
南紅因其產自中國南疆而得名,沒有人確切的知道南紅這個稱呼起源于何時,只知道這個名稱的出現至多不會超過15年。南紅很早前就被人們開采利用,有行家稱,古書里頭所謂“赤瓊”,就是指的南紅瑪瑙。南紅瑪瑙顏色鮮艷,質地細膩,非常漂亮。據說大致在清乾隆年間,南紅瑪瑙就已開采絕跡,如今傳下來的南紅瑪瑙大多是漢到明的老貨和新礦貨。新礦南紅主要產地在中國西部,如云南保山、四川大涼山、青海、甘肅等地。
紅瑪瑙的傳統學名是“東紅瑪瑙”和“西紅瑪瑙”,“東紅”瑪瑙是以燒色成紅的瑪瑙,其工藝產生源自日本。燒色瑪瑙較脆,硬度下降太多,顏色缺少縱深感及膠蠟質感。“西紅”瑪瑙是指天然原礦為紅色的瑪瑙,主產地為云南保山。
明萬歷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蕓》中記載,“生南方者色正,紅無暇,生西北者色青黑,謂之鬼面”,“紅色者為重,內有五色纏絲者勝之”。而從張增琪先生《滇國與滇文化》中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就是滇國的墓葬中瑪瑙飾物出土很多,有紅瑪瑙,白瑪瑙,灰白色條紋瑪瑙和淺紅色纏絲瑪瑙。大多半透明,玻璃光澤(拋光所致,斷面當是膠蠟質感),有不同的式樣。漢時滇人就以紅瑪瑙為貴了。
目前所見有量的南紅瑪瑙來源,多是從哀牢山深處的少數民族百姓手里收購的。那里的人們,尤其他們的先人,以紅為貴,以紅為美,將珠子串做項鏈掛在脖問,將珠子綴在大塊的布上披在背上,除裝飾外,更是認為可以通神。經過數年淘換,南紅制品如今已經是極其罕見了。
認識南紅
許多人已經被市場不良誤導混亂了認識,實際上那里所產的紅瑪瑙并非每一塊礦料或者是每一顆子石都是滿紅,正如我們熟知的翡翠,并非都是綠色或者滿綠,有的即便是滿綠也不見得最有價值。其品質及美學指標很多呢。因此,南紅瑪瑙除我們容易識別的質感以膠質呈現為最佳,就是我們偉大的地理地質學家徐霞客所描述的特征。
南紅瑪瑙是紅瑪瑙中最優質的一類,嚴格地講它屬于西紅瑪瑙。即天然紅色瑪瑙,對應的品種是“東紅瑪瑙”,即目前最多見的化學物理手段燒紅瑪瑙。東紅瑪瑙也是被承認的紅瑪瑙,只是區別于天然紅,其市場價值低得極其懸殊。
南紅瑪瑙常見的優質顏色為云南等區域出產的大紅(柿子紅),朱紅,甘肅四川等地出產的柿子紅(包括朱紅大紅),桔紅,其次品質的就是深紅,紫紅,粉紅,月白等。還有其它地區出產的深紅(酒紅、棗紅)、櫻桃紅,以及紫紅等。這些顏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瑪瑙變化色,包括接近透明局部有紅意者,都大致的定義為南紅的顏色范圍。南紅瑪瑙顏色的透明程度只是決定品質,并非是什么程度為南紅什么程度就不是南紅,只是相對不通透。
南紅顏色視覺為膠蠟質感,除大紅、柿子紅以外的顏色都是由極細小的點狀物構成(此種以甘肅四川為典型)。這種點狀結構,在放大觀察時較為明顯。南紅瑪瑙中的膠琉質感者常常被誤以為最貴,實際為次。是南紅兩大色質之一,無裂者為佳,多琉裂者為品相低劣。有別于老瑕裂。居于第三的是內含白色絨點的紅瑪瑙,價格差異則是天地懸殊。其產地多為甘肅四川等地。滇南紅為首,其同類同價值紅瑪瑙也極少量產于相對遙遠的東北和內蒙。
紅瑪瑙顏色最佳者紅色端莊雅麗而具殷實感,浮艷者為其次。近年來開采出的南紅礦絕大多數顏色較淺,色粉泛表,偶有佳者,可算是十分珍貴了。好的舊甘南紅成品,實際存量也不多。至于新礦料,產量也不大,所以,天然紅瑪瑙的價值始終可觀。
產地是最關鍵標簽
云南保山產的南紅瑪瑙(即是老南紅瑪瑙的原產地),有質量不錯的很接近老南紅的,但是和老南紅相比膠質感差一些,還是和老南紅有些區別,老南紅古時候是在懸崖上開采出來的,保山料是礦洞里面開采出來的,高端的保山料顏色紅潤,但缺點是多裂,不容易出大件料;另一種便是四川涼山出產,顏色和云南保山略有區別,有九口、瓦西、聯合等多個礦口,具有柿子紅、玫瑰紅、櫻桃紅等多種不同顏色,較易出大件。
南紅第一產地肯定要談云南的保山,保山礦供應著新南紅制品九成以上的原料,南紅原礦雖然被認為于清晚期絕跡(所謂清乾隆絕跡基本屬于以訛傳訛,我們曾經聽到甘南區的藏民老人講述在1949年之前還購置新南紅,也看到過民國時期還在販賣給外國人品相十分完好的大量南紅珠串的照片,甚至北京故宮所藏的南紅手串也明顯具有清晚期手串的特點。這些證據都可以提供南紅至早在清晚期才絕跡的旁證),但是今天的保山仍然每年可以發現一定數量的原礦遺存供現代人予以加工,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諸多的所謂“柿子紅”南紅就是產自那里。
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曾對云南產南紅就過這樣的記載,中說云南有個瑪瑙山,瑪瑙山“上多危崖,藤樹倒罨,鑿崖進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養之,其晶瑩緊致,異于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于人者,皆鑿蔓所得也。”徐霞客對瑪瑙山的記述十分仔細,但這個瑪瑙山在哪里尚存爭議。
其次我們需要談到的是甘肅的迭部,這個區域的老南紅珠子的密度異乎尋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輻射陛的特點。我們找不到縣志方面的有關記載,但根據一些回憶錄性質的記載,表明北京首飾公司80年代曾經在迭部開過礦,盡管我們認為這類開礦基本就是表面撿拾的方式,但仍然可以基本認定這是一個重要產地。
尼泊爾地區的南紅,首見于20世紀80年代的歐洲的學術刊物,我們沒有資料和條件判斷這種產地說的正確與否,但是尼泊爾的老南紅數量絕對不少,并且近年有大量流入(或流回)中國的實際證據。
還有一些南紅分布在青海南部、川西區域如大涼山等,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最近這幾年以宜昌為代表的金沙江一長江流域發現的小塊南紅原石,據稱這些原石是順金沙江而下的,本文不做討論,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南紅愛好者根據這些小塊原石就得出南紅有籽料、山料的區別,是相當缺乏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