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時候,人們靠打獵過日子,飛禽走獸越打越少,人們時常餓肚子,百姓的疾苦,神農瞧在眼里,疼在心頭。傳說遠方有恩國,種植谷物以安生,神農便張榜告示天下:愿尋勇夫去恩國求谷種。無奈去恩國路途太遙遠艱險,一直無人揭皇榜。神農很失望,恐無人敢冒險,正值此時,一只黃狗含著榜文,步態緩慢而來,原是宮中御狗翼洛。神農問道:“你能去恩國取谷種嗎?”翼洛點頭搖尾,表示能去,神農微笑道:“那很好,明日啟程。”次日天剛蒙亮,翼洛便出發了,它跋山涉水、披荊斬棘,歷經艱險走了很多年,終于到達恩國。此時正值秋收,遍地金黃,翼洛高興極了!它就地打幾個滾,沾了一身稻谷開始往回跑。為躲身后的追兵,它跑到了湍急的河邊,怎么辦呢?若跳下去,谷粒肯定沖沒了,身后追兵越來越近,翼洛靈機一動,把尾巴高高翹起躍入河中,它游過河流,跑過山川,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神農取下它尾巴上保留的谷種……于是,有了我們今天熱騰騰的米飯。
貢米 稻中珍品
米易的名字很有趣,似乎為米而生,那這米來之容易還是不易呢?這里就要說說稻谷是如何變身為大米的了。當秋收時節到來,金燦燦的稻谷曬干,將摻雜其中的雜質清理掉,用礱谷機將稻谷的穎殼脫下,并使穎殼與糙米分離,再用碾米機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層和胚乳分離,然后進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處理,才有了鮮香白潤的大米。即使這樣來之不易,也為它們分了等級,而最高的級別名曰:貢米。顧名思義,貢米乃進貢的大米,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由盛產稻米的地方經過對本地優質稻米的精心挑選,進貢給皇帝享用,這可是對當地稻米的最高褒獎。
據米易地方史料記載,米易貢米亦稱御膳米、有色米,這是因為米易的貢米形具五色,故而名之,是歷代專供皇宮用米中的佼佼者;皇帝每年都責分地方官派專人負責監種、監收,歲歲進貢,可見其優質非同一般。米易貢米以坊田鄉最為出名,坊田鄉位于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南角,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氣溫日變化大、年變化小,非常利于水稻的種植。坊田鄉出產的貢米,色澤微浸,傳統種植加工,未經拋光,未加色素且地道純真,食用口感柔和清香,滿口生津,實乃稻中珍品。
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優選品種的基礎上,培育出了一批不同色澤、不同熟期的秈糯新品種。經華西醫科大學鑒定:米易貢米具有高營養、多功能的特點。其中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糖、鐵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稻米,具有健脾暖胃、明目活血、降火生津、頤顏護容、烏發長壽等功能,是理想的滋補佳品。且因米易貢米玲瓏精致,色澤光潔,有黑、紅、綠、紫、白等多種顏色,人們還賦予了它“黑珍珠”、“補血米”、“長壽米”、“喜米”等美稱。這些香糯谷粒遠銷國內外,深得人們舌尖的寵愛。
五色米 五行相生
天地有五行,人類有五臟,五臟亦配合五行,因而引申出五色養五臟的養生理念。只要每餐都吸收到五色的食品便可做到五行相生,達到調和五臟,從而滋補身體機能。
大米作為人類的主食之一,本身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A、E及多種礦物質,更何況是五色大米呢?五色米,在壯族是一種特色糯米飯,用于三月三、清明節這些節日食用,像端午節粽子一樣,是一個節日的象征。選用自然界中天然植物,如黑色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黃色用黃花或黃梔子、黃羌等植物的果實和塊莖提取色素為染料,再將優質糯米浸入所得,這樣做出的五色糯米飯源于自然,質樸清香。而在米易,五色米更是一種特色貢米。
米易五色米純天然色澤,糙米營養成份保留完整,色香味俱佳,不僅如此,據現代科研發現,五色米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改善營養性貧血、增強免疫力、降血脂、耐氧化、抗疲勞等,是少兒及中老年人食用的營養滋補佳品。紅香米鈣、磷、鐵較高,對老年補鈣、兒童增高長智有益,具有強筋壯骨、補血養顏之功能。綠香米富含維生素K、脂肪和葉綠素,膳食纖維高,尤其是硒含量高,對癌癥、心肝病、心血管病、胃炎、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紫米除具有上述作用外,還具有益脾補氣、養肝,減肥、美容之功效。隨著社會的發展,米易生態農業正不斷滿足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求,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