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下午14:30,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在中國道教的祖山祖庭青城山開幕。國家宗教局、四川省、成都市有關領導以及中國道教協會等海內外有影響的道教界、文化界、學術界、工商界知名團體和人士4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組委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信陽主持。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崔保華、國家宗教局有關負責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田蓉、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組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以及道教學泰斗卿希泰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和致辭。最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曲木史哈宣布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開幕。
頂尖專家在“道教文化”高峰論壇上擺“玄”龍門陣
自古以來,道學被稱為玄學,自魏晉之士就開始崇尚清談,也就是四川人常說的擺“玄龍門陣”。
開幕儀式結束后,與會嘉賓參加了“道教文化”高峰論壇。本次論壇充分體現了“國際性、前沿性、應用性、地域性、代表性”五大特性。屆時,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詹石窗、中國社科院名譽學部委員馬西沙、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袁志鴻四名專家學者以《中華之道﹒啟迪世界》為主題,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就中華道教及道教文化對中華文化、世界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展開對話。名家論道結束后,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李剛、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蕭登福、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胡孚琛、美國芝加哥洛約大學歷史系教授阿琳娜女士分別作《濟世利人的道教》《道教內丹溯源及修煉法門中的黃庭說與炁海神龜說》、《道教生命哲學的重構與當代價值》、《清代四川道教與呂族文化》的主題演講,大家們對道教文化的精彩闡釋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
20日上午(9:00—12:00)和下午(14:30—18:00)舉行的高峰論道上,中南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呂錫琛、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張澤洪、四川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遠國、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張松輝、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戈國龍等就“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道”,“修身養性與健康養生”兩大主題展開演講和討論。
非常之“道”
——都江堰奮力建設成都旅游休閑度假衛星城
青城山這座中國道教的開宗圣地,以“道”文化的方式滋養著這座世界雙遺產之城,在新的時代,道文化倡導的健康養生理念,與都江堰市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宜居宜業宜休憩”城市發展理念不謀而合,產生了強烈共鳴。把“道”文化轉化為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書寫一篇旅游大發展的文章。
都江堰市圍繞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旅游區”、“都市現代農業區”為組團的“一城兩區”發展構架和“旅游產業化、旅游現代化、旅游國際化”發展取向,切實遵循“三步走”發展戰略,以“旅游提升、品質城市、產業轉型、開放合作”四大發展計劃的實施為重點,全力打造成都旅游休閑度假衛星城。
青城山養生、養顏、養心,未來都將成為產業鏈上的一環。圍繞“熊貓”“山”“水”“道”,都江堰將構建全方位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將道家養生、中醫養生、醫療美容、運動健身等融為一體,打造“道文化”主題康體養生功能區;打造 “水文化”主題互動體驗功能區;打造“山地文化”主題運動休閑功能區;建設“熊貓文化”主題娛樂度假功能區。
作為衛星城,都江堰承擔了成都市旅游休閑度假的功能,都江堰山、水、道、熊貓多元旅游元素,將極大促進產業發展和高端人群的聚集,促進城市從成都市的“后花園”躍升為“會客廳”。
祝福祖國 祝福人民
——《福澤中華·國泰民安》祈福法會暨青城山道教學院文昌殿神像開光儀式隆重舉行
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福澤中華·國泰民安》祈福法會暨青城山道教學院文昌殿神像開光儀式在青城山道教學院舉行,中國道協副會長張繼禹、黃信陽、唐誠青等中國道協領導以及境內外道教界人士、居士代表、論壇嘉賓共約280人出席祈福法會。本次祈福法會以“祈福中華,國泰民安”為主旨。在三天時間里,全國各地的高道云集于都江堰青城山老君閣、上清宮、天師洞、建福宮、二王廟等道觀誦經祈福,以道教科儀表現形式向市民、游客和嘉賓展示道教文化莊嚴神圣,深度解讀道教文化,共同祈福神州國泰民安、四序和平、風調雨順。同時,還在道教學院舉行了青城山道教學院文昌殿神像開光儀式,中國道協副會長張繼禹率中國道協各副會長和道眾、信眾舉行文昌閣神像開光典禮。
道潤書畫 大美不言
——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道教書畫作品展
9月18日—21日,第四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道教書畫作品展在都江堰市文廟公園舉行,展出以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黃信陽、黃至安、唐誠青等為代表的道教界和國家及成都、都江堰書畫界78位書畫家的146幅作品,這些作品既演化大道意象、承載道教思想,又展示了山水人文、地域風情,可以說是道教界與書畫界的第一次聯袂,是道教藝術與中國傳統書畫的一次良好互動。在此之中,我們在欣賞傳統書畫藝術的時候,或許會與“道”不期而遇,也可能在感悟“道”的瞬間,被藝術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