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多數人的觀念里,一個好女人,就應該照顧老公孩子,照顧公婆。這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這不該是女人全部的生活。但很多人,包括女人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如果覺得身為女人,就必須沒有自我地為公婆、老公、子女奉獻犧牲,那她的價值就只有媳婦、妻子及母親的價值,而沒有自我的價值。
不過也有例外的,在成都這座休閑的城市,就有一群與眾不同的鮮活女人,她們的生活不只是圍著老公孩子轉,不只是柴米油鹽,不是成天自怨自艾……她們樂觀積極,她們對生活有自己的態度,對人生有自己的哲學。她們很“俗”,是標準的吃貨,四處品嘗美食;她們很雅,聞香聽琴,品茶插花;她們心態年輕,背包旅行,認知世界,反觀內心……我把她們的生活叫“滋味生活”。“舌尖上的養生”,自然少不了滋味,但滋味卻不僅指美食,也指她們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
簡約生活,輕快安樂
我第一次走進輕安素食的時候,以為走進了一個現代藝術館。空闊的空間,每一個角落都布置得很簡約,但都品味不俗。每一個椅子,每一個擺件,都獨具個性,而書架上的書,比很多賣流行書、名人書的書店比,也更有內涵和質量多了,這顯然是主人精心挑選過的。事實上,輕安也確實不僅僅是一個素食餐廳,它也是書店,是花藝館,是家品館,是雅集地。
最初的喜愛,來源于它的名字,輕安,輕快安樂。認識了輕安的主人向曉蕾后,才覺得這一切都是她內心的外延,怎樣的人,設計出怎樣的地方。她給人的感覺就是清爽——短發,淡妝,白色亞麻衣服,顯得素潔雅致。
“女人逐漸成熟,有了一些閱歷后,經過歲月沉淀,除了外在的美,更要關注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生活有態度;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心態才會始終年輕;對自己的事業有所關注,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會更加自信;對周邊的人和事物有一種純樸的愛心,愿意去悅納家人朋友,才會更加圓融。”在輕安,她邊喝茶邊闡述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與朋友在一起,少不了吃吃喝喝。吃是對生活熱愛的一種外在表現。向曉蕾說自己是個很隨緣的人,什么都可以吃,但如果有選擇的話,盡量吃素。這也是對生活有態度的表現,有態度,就有取舍。素食,從宗教、環保,尤其健康的角度來說,都是很好的飲食方式。吃素之后,會感到輕快安樂,將生活簡單化,將思緒簡單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飲食的完美主義
在成都,紅高粱大名鼎鼎,在這個內陸城市,想吃海鮮,大家總會想起它。在內地把海鮮做得如此之好,真是一個奇跡。如果要去探尋原因,不妨來看看紅高粱經營者謝俊梅的另一個側面——她對飲食的態度。
紅高粱旗下有一個生活分享平臺,紅客會。在謝紅梅的帶領下,這個平臺用心收集各種健康的美味產品,分享給客戶。新疆阿克蘇糖心蘋果、庫爾勒香梨、散裝古法黑糖、吾瑪純牛奶、農家菜籽油……還有最受歡迎的褚橙,不僅甘甜多汁,更是不施農藥綠色水果。
她會將自己代理的產品拿到大學里的專業機構進行檢測,看是否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做這些事,基于謝紅梅對食品的態度:“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只有相對好的標準。我們能做的,是在食物安全狀況糟糕的環境中,選擇相對好的食品。”
對于飲食養生,她也有自己的心得。“我喜歡吃一點五谷雜糧,比如紅薯,我習慣蒸一鍋,分兩三天吃完,在早餐或飯后,適量吃一點。多去認識一些好產品,攝取一些好產品。買東西也不能只看它的形狀和包裝,更重要的是東西本身的質量。”
另外她也抽業余時間去學習醫學知識,了解自己的體質,來調養身體。“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每個人體質不同,沒有固定的養生方法,不要去相信微信上那些危言聳聽的帖子,不要去盲目踐行那些養生方法,比如每天喝八大杯檸檬水之類。”
我行我素不吃素
我認識的一位資深媒體人遲阿娟,生活卻沒那么“講究”,這是個隨意的人,相熟的朋友用一句話描述她,“我行我素不吃素”,這話有玩笑的性質,但也傳神。
說起吃,一旁的朋友又開始“出賣”她,“阿娟不喝水,到她們家去,她竟然用牛奶給我泡茶,真是奇葩。”她趕緊辯白,“我不喝水,但吃很多水果。只要心情好,煮碗泡面也是美食啊。”
“對我來說,最好的養生就是好心態,心里不裝事,該吃吃,該睡睡。”這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但阿娟做到了,她的秘訣是:沒追求。
“我沒有什么追求,每天只想著怎么把這一天過好。”我開玩笑說,這不就是禪宗講的“活在當下”嗎?事實上,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她也有追求——攝影。這個愛好有點文藝,但卻是捕捉美的好方法。“攝影已經和我的生命分不開了。”我聽了笑笑,這就是傳說中的夢想吧。確實,現實中很多人是把欲望當夢想的,而真正的夢想,是發自你內心的覺得,我干這件事感到快樂,我認為這件事有意義,即使做這件事不能獲得什么利益,依然熱愛它。
阿娟所說的“沒追求”,我覺得應該換個詞,“淡泊”。有空的時候,她總是滿世界亂跑,“只有見多識廣,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才能看淡一些名利。”她說。淡泊之人,心里沒有那么多抱怨,沒有敵人,所以懂得如何關愛別人,也就處處招人喜歡。這對健康的好處顯而易見,心里不裝事,隨遇而安,所以吃飯時專心吃飯,自然有滋味;睡覺時沾枕即睡,自然睡得香甜。
美食達人,率性而為
“敏一嘴”在成都美食界是出了名的,這個外號就是最好的注腳。她是成都商報的資深美食記者,我有時疑惑地想,她到底是因為愛美食去做了美食記者,還是因為做美食記者而愛上了美食。去看“敏一嘴”的微信,多數都是各種銷魂的美食,常常惹得朋友圈的人流口水。而她自己對飲食只有一個標準:只要好吃的就要吃,而且要吃得盡興。
“燕窩魚翅要吃,咸菜蘿卜也吃。吃五星大酒店沒有壓力,吃街邊小攤也不尷尬。”她笑道,“有時候剛吃完西餐,但覺得不過癮,立馬拉上朋友轉場去吃火鍋。吃得太多,又不想長胖,怎么辦呢?走路回家。”
“沒心沒肺,吃完就睡。”這是她的口頭禪。這樣的人,通常是積極達觀的,事實也是這樣,我從來沒見她皺過眉頭,總是充滿熱情,喜笑顏開。看似她吃得沒有節制,但是身體健康,氣色也好。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心念既生,必然影響身體。比如心里舒暢,神清氣爽,遇事達觀寬厚,便有助氣血調和。氣血調和,五臟得安,功能正常,身體康健,這又反過來影響心態。良性循環,自然滿面光華,一團和氣,雙目炯炯,神采飛揚,讓人看了眼前一亮。反之,若心胸狹窄,或郁郁不舒,凡事自然另眼而觀,無法如常人言笑。如林黛玉,遇到點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長久如此,氣不舒,血不暢,五臟不調,六神無主,如此身體狀況,臉上青黃臘瘦,暗淡無光,表情也常是蹩做一團,讓人一見就郁悶,起碼不舒服,人緣自然也就差得遠了。
旅行,養生的另類方式
提到川菜,吃貨們肯定會想起老房子,除了種種美食,這家餐飲公司還推崇“快樂美食”的理念,“用美食寫故事”的品牌文化傳播,讓老房子穿越五湖四海、走過大江南北,傳遞著老房子川人川菜的光榮與夢想。
談到養生話題,老房子的老板娘曹陽卻另辟蹊徑,不談飲食,而談旅行。在她看來,旅行也是養生的一種好方式。“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見到壯美的風景,或有趣的事物,你會感到興奮。人興奮的時候,你的細胞會活躍起來,這有助于身體的新陳代謝。而且旅行本身就是一種運動,用自己的腳步,去親近自然。”
對旅行的熱愛之心,牽引著曹陽走遍四方。通常幾天前還在見面,幾天后她已經飛到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旅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你可以了解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群,你會發現世界如此廣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跟你完全不同,這樣的多樣性,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心胸更加寬廣,對待生活就會豁達很多。”
后記
這個采訪,是在輕安的一場聚會上。文中的主人公們,都是經常一起玩的朋友。她們的興趣或有不同,但都是生活豐富、樂觀豁達之人,正是這樣的特質,讓她們聚在一起,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采訪結束,江湖人稱“大師姐”的陳斌撫琴一曲,琴音裊裊中,其他眾人跟著花藝老師學習起插花來。
一切皆由心起,快樂與否,在于自己的心念。而心情的好壞,直接關乎著健康。我們多數肉體病痛的根源,并不是肉體,而是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僵化的生活模式,疾病是痛苦的生命困境反映在肉體上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樣一群健康快樂的女人,無疑是現代女性值得參考的一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