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人為萬物之靈,情緒反應最為靈敏。然而,反應太強,時間過長,又是反常之情。早在一千多年前,祖國醫學就把七種過度的情緒變動,列為重要的致病內因,稱為“七情”。哪七情呢?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調,就會百病叢生。
《三國演義》中,曹操自從埋葬了關公之后,每夜一合眼,便看見關公,使他十分驚恐。為了求得安寧,避免行宮舊殿的“妖魔”,于是決定砍伐樹木,另造新殿。誰知當他用劍去砍伐一株長了幾百年的老梨樹時,竟然出現了怪事:一劍劈下去,樹中的血濺了他一身。曹操大驚,當晚睡臥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著茶幾打了一會兒瞌睡,忽然看見那個穿黑色衣服的“梨樹神”,舉起寶劍向他砍來。曹操嚇得大叫一聲,驚醒之后,立即感到“頭腦疼痛不可忍”。從此之后,經常發作,痛苦不堪。
《三國演義》記述的這段故事,顯然是藝術夸張,但卻說明一個醫學道理:強烈的緊張情緒,確實可以引起頭痛,甚至劇烈頭痛。
七情不調引起的頭痛,屢見不鮮。七情不調引起的癲狂,也不少見。譬如寶玉的瘋病,《紅樓夢》里有一段生動的描述。嬌弱的黛玉又病倒了,寶玉非常記掛,特地前去探望。而丫環紫鵑深知黛玉愛著寶玉,但又見他倆好一陣歹一陣,摸不透究竟如何。這時便想試探一下,于是謊稱林姑娘要回蘇州去。寶玉一聽,猛吃一驚,好比頭頂上響了一個炸雷,頓時傻住了。賈母、王夫人等聞訊趕來,只見寶玉一頭熱汗,滿臉紫脹,人事不省,眾人都嚇壞了。叫喊半天,寶玉才“噯呀”一聲哭了出來。接著猛地站起,圓瞪雙眼,竟把紫鵑當成了黛玉,一把拉住不放。口中還說道:“你不能走,要去連我也帶了去。”
這個瘋病故事,亦是藝術夸張,卻也給我們啟示:強烈的情緒波動,可能使人發瘋。
由七情不調引起的胃病,就更為常見了。所以自古以來,就強調七情是引起“胃脘當心而痛”的重要原因。明代名醫張景岳甚至說,只有“憂思不遂者,乃有此痛”。其實,何止憂思,悲傷驚恐,皆可致病。金元時代的名醫張子和就遇到一個典型的病例:一個患者因為父母被盜賊殺死,悲痛過度,便覺胃脘心口痛,一天比一天嚴重。一月后,心下突起腫塊,狀如覆蓋的杯子,脹痛不止,百藥無效。
七情不調引起的病癥,還多著哩,諸如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糖尿病、哮喘病、月經病、不育癥、陽痿癥、各種癌癥……要想預防這眾多疾病,都必須調和七情,經常保持樂觀的情懷,穩定的情緒。勸諸君牢記防病要訣:“若欲防百病,時時調七情。”怡情放懷,順應自然,才能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