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庇^曹操此詩,可知世人皆有健康長壽的愿望。健康離不開優良的自然環境,陽光、藍天、清水、純凈空氣,都是每個人天生想要親近的對象,奈何這本是尋常的自然之物,現在也成了一種奢侈。
在剛剛過去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人大發言人在談到霧霾問題時表示,“霧霾已經成為一些城市的標志性難題,而且范圍還在擴大。不光是大氣污染,水、土壤的污染也比較嚴重?!?/p>
以前我們對這句話感受也許還不深,直到去年12月上旬,一場罕見的大范圍霧霾蔓延全國,且到了初春的三月還沒有完全消散,我們終于對環境污染感到了切膚之痛。霧霾圍城,影響的不只是健康,更讓人心情壓抑,毫無活力,于是不少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開始想要逃離。可是查看各個地方的空氣質量后,發現逃無可逃,因為不只是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甚至縣城也淪陷在霧霾中了。
但也有例外的,譬如山水輝映的都江堰。
成都往西,經成灌高速到都江堰,不過半小時車程,給人的感受卻像是兩個世界。成都霧霾沉沉、空氣污濁時,都江堰往往碧空無染、清涼純凈。所以每到周末,總有許多成都以及周邊縣市的人趕往都江堰,調侃這是“洗肺之旅”。確實,只要一到都江堰和青城山,大家的呼吸會不自覺地變深,那濕潤清新的空氣,讓人忍不住想貪心地多吸幾口。
作為“天府源頭第一城”,都江堰因水而興。杜甫有詩云:“錦江春水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贬航瑥尼荷侥下吹难┓灞简v而下,一路凌厲銳進,勢不可擋,直到它遇到了都江堰,直到一位足稱偉大的人——李冰馴服了它,岷江由桀驁狂野變得溫順平和,洪澇災害不見了,從此默默灌溉成都平原幾千年,濡養出了一個天府之國。大居士趙樸初在游覽都江堰時,也不禁賦詩贊嘆:“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p>
都江堰,青城山,一座城市擁有兩項世界遺產,這無疑是幸運的。既有河渠縱橫的“水城神韻”,又有清幽起伏的“山城風采”,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都江堰市的絕佳好生態:森林覆蓋率60%以上,“零”霧霾天,上風上水,空氣質量和水質常年保持國家一級水平;五條河穿城而過,河水清澈透明,形成了一臺巨大無比的自然空調,給城區帶來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美好享受,因此都江堰被譽為“中國養生休閑第一城”。
好山水,孕育好生態,更孕育出千年不衰的道家文化。正所謂“青城天下幽”。青山流水,道觀亭閣,三十六峰,一百零八勝景,其實都不是青城山要妙所在,唯有返人天性的青城常道,才是這座道教仙山的精髓。事實上,都江堰治水,不用堵的方式,而是分流疏導,正合了“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而“清虛自守”的道家修行理念,也正合了養生之道。
古堰精神激勵了都江堰人的勤勞進取,而道家的“無為”精神又讓人們在進取之外多了一份恬淡從容。被稱為“奉(養)生之始”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曾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說,生活在優美環境中與世無爭的人,多能形成“恬淡虛無”的心態,從而心平氣和,較少罹患疾病,健康能得到良好的保障和延續。都江堰市的人均壽命77.1歲,比全國人均壽命高5.7歲,正好驗證了這一點。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士?!焙蒙鷳B養人身體,道文化養人神志。身體健康,神志愉悅,正是養生的深層內涵。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都江堰的魂魄——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都江堰是一個水潤的養生福地,是一座精品的養生之城。有聯為證:
乘興上高臺,觀玉壘浮云,古今多變;
閑來泛江水,覓青城幽景,風雅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