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行天下,水澤天府,都江堰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和天府人居的熱門詞匯。隨著時代的發展,都江堰快速步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并以其“天府源頭第一城”的美譽成為成都“新西貴”。“滿城水色半城山”,作為中國西部代表性的人居養生天堂,都江堰的絕佳生態環境,將青你一世,氧你一生。
水:岷江清水來天地
“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伏龍觀前,急流浩蕩,奔騰的滔滔江水使大地震顫,遇到江心的魚嘴分水堤,一分為二,撞上堤壩,翻騰低吼,又回身改向,再撞上另一堤壩……此景波濤洶涌讓人心生畏懼,可水流經過離堆,卻沒有一滴走錯了方位,沿著渠道滾滾而去。
這就是水沃西川的都江堰放水節,清明時分,成千上萬的人們無論多遠都會聚集在江邊觀看放水的盛況,遠遠看見急流奔騰而來,經離堆按指定的方向滾滾而去,便敲鑼打鼓慶祝這一時刻,表達征服水患后的巨大喜悅,同時也表達對李冰父子帶領先人治水的感激之情。清山春也寫下《灌陽竹枝詞》記錄這灌甽禮:“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兩千多年前的峽口雷聲已經遠去,而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造福至今,他讓桀驁不馴的岷江水流涇渭分明,蘊育了這被譽為“水文化搖籃”的都江堰。因水治堰,因堰興城,都江堰被稱為“天府之源”。這水自青藏高原而來,帶著岷山的脈絡和靈氣,匯百川、澤沃野,奔騰呼嘯,氣勢磅礴,由寶瓶口而入,分為五條支流灌溉天府之國,山水輝映,城景交融。
都江堰地形多樣,地貌奇特,茂盛的植被使地表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一級標準。富含礦物質的水呈淺綠色,宛若一大塊涌動的翡翠,波濤使水面泛起條條白紋,清麗透亮,行于江邊,也能感受到水里的絲絲清涼,讓人忍不住想要掬水而飲。這水由高原而來,沒經過任何污染,江邊就有居民洗菜淘米,自然可以掬水而飲。
據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對全省水質自動站每月數據上傳率和有效數據率的統計,都江堰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上傳率和有效數據率每月均在90%以上,真金不怕火煉,好水不怕檢測。在有持續強降雨的情況時,都江堰環保部門還會啟動環境應急預案,加大對地表水及沿河工業企業的排查,密切監測飲用水水源水質。正是因為這樣嚴格的把關,所以都江堰的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一級水平,也讓當地居民更加愛戴這條母親河,每逢夏日夜晚,到南橋上吹江風、看夜景的人比比皆是,這奔騰的江水在夜色里似乎也變得寧靜了,天空也被這水色暈染,籠著一層薄搏的霧氣,使人忍不住使勁兒呼吸,想讓這靈動清涼的空氣入肺,滋養五臟。
山:靜幽青碧林木深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自然的恩賜,也是萬物的生命之源,岷江好水灌溉了這方土地,也讓這土地上長滿了茂盛的植被,都江堰的市域林木覆蓋率高達70%,環境宜人空氣清新,明凈的天氣使人在城里也能看見遠處的邛崍山脈群峰重疊,蔥翠掩蓋。
邛崍山脈森林廣袤,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國家首批生態示范區,被譽為天然氧吧。這絕佳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龍池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有國寶大熊貓,還有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在內的高等植物和動物14000余種,被譽為“世界天然植物園”、“野生珍稀動物基因庫”、“大熊貓棲息地”。春暖之時到龍池,萬木復蘇,翠綠連綿,報春花、杜鵑、牡丹、野百合等爭芳吐艷,遍布林間;炎炎夏日這里是避暑勝地,聽林海陣陣濤聲,聞百鳥聲聲啼鳴,爽風拂面,舒目清心;金秋時節,紅葉遍嶺,層林盡染,隨風飄零的葉片給森林鋪上了一層金色地毯,令人迷醉;冬日來臨,銀裝素裹,萬山披白,一池玉鏡,萬樹瓊花。
在這重疊群峰中,最為秀麗的當屬享有“青城天下幽”美譽的青城山,劍門之險,峨眉之秀,也不過青城天下幽。沿千級丹階步入青城山,濕潤的空氣帶著濃郁的道教文化氣息襲來,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據說古時的丈人山更名為青城山,就是因為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可見青城山之清幽。
常年蔥翠的樹木不僅得益于岷江好水,也因人細心的呵護和歷史的積累,在清代乾隆年間,道士王來通主持二王廟,節衣縮食,銖積寸累,廣植樹木,保護森林,為道士中創業持廟之翹楚。到了文革時期,青城山的當家人易心瑩和傅圓天為保存道觀文物及森林不被破壞,讓道士將所有文物貼上毛澤東的語錄,讓破四舊的造反派徒喚奈何,同時又讓庭除灑掃的道士成為看管他們樹林的“森林警察”,一旦發現扛槍者進入青城山,隨即驅逐。如此一來,這些樹木花草僥幸逃脫災難的魔爪,使得青城山愈加深幽青碧。
山林如此清幽,城里也不甘落后,都江堰的市域林木覆蓋率達70%,讓人行走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忍不住用力呼吸,看城中之人都帶著悠閑神情,享受和美生活。岷江水穿城而過,兩岸長滿柳樹,夏日柳絮飛,此景是故鄉。
空氣:負氧離子沁心脾
都江堰跨川西龍門山地帶和成都平原岷江沖積扇扇頂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階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這樣的地貌加上茂密的植被,使都江堰市歸為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依靠在大山的懷抱里,獨享溫潤清新的好空氣,若是煙雨天,還可見山中霧氣繚繞,幽岫生云。此景充分說明空氣的澄凈透明,近幾年,城市霧霾天氣增多,這樣一方純凈樂土顯得尤為珍貴,都江堰就是以她優質的空氣在霧霾里獨樹一幟。
早在2012年就有統計數據顯示,都江堰市平均API指數(空氣污染指數)為48,是川內少有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的,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210天、良154天,優良率達到99.7%,天天呼吸這樣的好空氣,怎能不擁有好身體?
空氣是對人體最重要的物質,人體從空氣中吸入生命必需的氧氣,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空氣的正常化學組成是保證人體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必要條件。影響空氣質量的原因主要是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從自然因素講,都江堰未發生過森林火災和火山爆發,森林覆蓋率約61%,市域林木覆蓋率70%,茂密的植被釋放大量氧氣,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5967個/cm3,可謂“天然氧吧”。而且林木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后,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使空氣得到凈化,一直保持在最佳水平。
從人為因素講,擁有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發源地青城山雙文化遺產的都江堰市是以健康環保的旅游業作為主導產業。在2011年就以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和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全面完成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區景點重建;青城山旅游區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虹口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山水城林堰相融,人與自然和諧,使都江堰市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大力發展旅游業的都江堰是成都所有區縣中,唯一一個沒有大型工業規劃的城市。
氣候:滋潤宜人樂安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這首《惠崇春江晚景》為我們描述了一幅春江水暖圖。春季,是萬物復蘇蘊育希望的季節,春季到來,最先感知到的就是暖意。氣溫的變化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早穿棉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這樣的驟變溫差或許微有刺激,但恒溫,卻是養生的關鍵。氣溫一般受地理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水文的影響,都江堰山含八百里青城,水納兩千里岷江,天時地利占盡,不僅風光旖旎,更重要的是氣候宜人。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平均溫度維持在15.2℃,是植物最佳生長溫度,更是最佳養生溫度,也讓都江堰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季度假地。
春天溫度慢慢升高,暖陽很快曬開寒氣,四月開始降雨,這無聲潤萬物的春雨細密綿綢,雨點小,所以晝夜溫差也不大。待到夏天,降雨變得酣暢了,都江堰頓時活潑起來,水位不斷升高,溫度也開始暖和,大概在20℃-27℃,但奔騰的江水會帶來涼意,使人安享夏日。爾后天氣慢慢轉涼,有一種萬物俱寂的平靜,這是秋天來了,溫度變得十分的涼爽,成為適宜養生的18℃-24℃,十分的愜意的氣溫,偶爾會有少量降水,都江堰也恢復了平靜慢慢向前流去。然后就到冬天枯水期了,溫度卻并不寒冷,很少出現零下,多時為5℃-11℃,所以也不會有冰雪。冬日里可以去普照寺,就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寺廟在冬陽下顯得寧靜和美,靜靜聽著廟里鐘聲,看著木魚的起落,感受萬物的變化。
長壽:七十并非古來稀
專家出境:張中亞 中國長壽促進會執行會長
拋開城市的噪音,遠離大都市的污染天氣,來這岷江好水蘊育出的廣袤植被里暢享澄凈的優質空氣,感受都江堰宏偉水利工程的魅力,感受一下登山的樂趣。這里山清水秀,這里氣候宜人,這里養育了一群熱情的炎黃子孫,好山水賦予他們好身體,眾多高壽老人,使都江堰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
為什么都江堰多長壽者?據說蘇東坡曾有個說法:到青城山老人村,道路既遠且險,人跡罕至,外人很難進入,村里溪水甘甜,常飲能使人長壽。王溉有一首詩寫道:“山前老澤徑行路,百歲村翁猶健步。非仙非佛非鬼神,不識人間鹽與醋。嗜欲既淺天機深,窟宅宜與仙家鄰。”
四十年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在青城山居住時,對老人村的事情很感興趣,還請當地山民帶路.去尋找傳說中的老人村。終因路迷而未果,引為終身憾事。后來,張大千以青城風貌為依據,畫了一幅《老人村》圖畫,由此可以看出大千先生對老人村的向往之情。
就都江堰來說,當地更是流傳著“六十歲老人比較小,七十歲老人不算老,八十歲老人滿街跑,九十歲老人隨便找,百歲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的幽默段子,那么對于造就了千里沃野“天府之國”,同時也帶來了長壽文化的都江堰,在這里生活的老人們又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呢?讓我們且去走近他們——
安龍鎮東風村9組 茍華安 104歲
盡管茍華安老人已逾百歲的高齡,但老人家精神卻很好,他的兒女和周圍鄰居告訴我們,老人每天按時起床后,都會到外面去走上幾圈,甚至不走還會感覺不舒服。老人在飲食上并沒有多大講究,在他們看來,常運動應該是老人長壽的最大秘訣。
石羊豐樂村17組 陳周氏 102歲
在我們見到陳周氏老人時,她正面帶笑容的含飴弄孫,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她身邊,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讓人忍不住贊嘆老人家的好福氣。而這,也許正是老人家得以高壽的主要原因之一。
柳街柳順村17組 徐李氏 107歲
很難想象,一名107歲高壽的老人家不僅耳不明眼不花,更會在每天清晨將院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在柳順村,我們便見到了徐李氏老人家。她的家人告訴我們,老人每天都喜歡喝上一杯濃茶,除此之外并沒有其它生活上的愛好。至于老人長壽的原因,她的家人們都覺得,這應當和當地優質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
御柳街 吳學清 104歲
當我們來到吳學清老人的住處時,老人正坐在門邊曬著太陽,聽著鄰居們聊著家長里短。鄰居們告訴我們,老人一生經歷了許多的波折,但是她的心態一直很祥和,沒事兒時也常到四處走走,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才讓她有了如今的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