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到過許多大家認為很美麗的地方,有的以山色取勝,有的以水色撩人,唯獨在這里,水與山相互輝映,相映成趣:水是岷江水,山是青城山。山色蒼翠,碧水靈動,灌縣古城就掩藏在青山綠水間。
灌縣,也就是現在的都江堰。習慣了在灰霾下生活的人們,第一次到都江堰,一定會在心里冒出一句詩來:“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除去旅游不說,都江堰也是一座最適宜養生的城市,一個灰霾外的養生桃源。
首先,都江堰的優質生態滋養身體。且不說古堰流水的清洌純凈,就拿青城山來說,背靠上百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草原,周圍山林郁郁蔥蔥,層巒疊翠;山間溪流汩汩,古木參天,空氣清新純凈。因此被專家們稱為“天然氧吧”!青城山附近有許多賓館或者農家院,多依山勢林景而建,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人在其中,無不被靜謐幽雅的氣氛所感染,禁不住會放慢呼吸,細心感受空氣溫潤清新之妙,閉目無語,靜聽花開鳥鳴的天籟之音。
好的生態滋養好心態。在清涼秀麗的怡人之地,空氣潔凈、負氧離子含量高、塵埃及有害化學氣體很少。常處于這樣的環境中,遂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煩惱與倦意全消,有助于調節精神、神經、心血管及呼吸系統功能,從而有利于健康。
其次,都江堰的人文精神調養情志。眾所周知,都江堰深受青城山道家文化的影響,道教講求修身養性,故青城道茶、青城太極、青城武術在修煉之中亦見平和,少了一份塵世的焦灼,多了一分與世無爭的恬淡。文化潤物無聲,長久以來,都江堰人也并不過度為生活焦慮,而是更注重今生今世的安逸享受。也許只是擺擺龍門陣,也許只是喝杯清茶,也許只是去河岸散步一回,與其說注重物質享受,不如說注重享受中帶來的精神愉悅。這與道家崇尚簡樸的精神暗暗相合。但這并不是回避世俗的責任。道家講究“我命在我不在天”,非常頑強,關鍵時候就能顯現出來,這種觀念早已浸潤了都江堰人,看似慢悠悠,可又吃得起苦。
養生之道,在于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心靜氣和。只有懂得知足常樂,順應身體的自然反應,才不會強迫自己去做過度的工作,保持寧靜淡泊,方能平心靜氣。《道德經》里提到“適者有壽”,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養生名言。適,是適應自然與社會,也是適可而止,凡事有節。
最后,都江堰的配套設施予人便利。都江堰正致力于建設國際旅游城市,著力改善交通、住宿、購物等配套設施,整合境內的道教文化、熊貓文化、藥王文化、佛教文化等,打造知名養生產品、養生產業、養生場所等。快鐵、地鐵時代的來臨,使都江堰、青城山迅速納入人們的居住視野,心理上的距離感漸漸消失。都江堰獨有的“慢”生活概念,正在融入不僅是成都周邊、更是全國人的日常視野之中。出則繁華,入則田園,曾經奢望的居住環境,終于在秀麗的都江堰成為現實。
佛教講,成就一件事情是因緣具足的結果。如今的都江堰,有純凈的自然環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強力的政策支持,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再一次走進她的懷抱,也許她早已是一座精品的養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