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灸法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用""艾灸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艾灸之所以能夠防病治病,是因為艾灸能使人體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調和氣血: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溫通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艾灸對穴位的溫熱刺激及它的藥性可以達到通
經活絡,扶正祛邪,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扶正祛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另外,現代研究還證實,艾灸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提高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艾灸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于多種疾病的康復。正是通過以上原理,艾灸能達到養生保艦防治多種常見病的目的。
為何冬季可灸療
中醫養生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屬陰,人的身體受到天氣的影響也會出現陰盛陽衰的狀態,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變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中醫認為,冬季的養生,應以補陽藏陽為主。通常我們在冬季飲食中,也會增添滋補的材料,以養元陽。
而在中醫外養法中,艾灸補陽在冬季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為“艾草屬陽,燃燒后作用力更強,所以艾灸是補陽的最佳養生法。”"那么具體而言,冬季哪些群體最適合艾灸呢?
現代所有的亞健康都很適合艾灸
比如:1,睡眠障礙,失眠,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睡等現象,一般有心氣虛型,血虛型,陽虛型,神經衰弱型等,無論那一種情況實際上都可以通過人體經絡穴位用艾灸的方式來達到很好的療效,《黃帝內經》里面對人體經絡的作用推崇備至它說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在起作用,可以說“決生死、治百病。”所以經常睡眠不好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艾灸調理是不錯的選擇。
2,脾陽虛胃寒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脾腎陽虛引起的宮寒不孕、痛經。
灸條選擇有講究
用于艾灸的主要原料是艾條,市面上的艾條雖然有很多種,但質量確實也層次不齊。那么如何判定艾條質量的好壞?這里面可是大有學問。
質量的好壞主要由生產艾條的原料決定(艾絨,包裝紙,漿糊)。艾絨不得含有枝梗,粉塵,雜質。包裝艾條的紙必需是優質細棉紙或桑皮紙。粘貼棉紙的膠必需食用漿糊,不是工業膠水。不符合上述幾條的便為劣質艾條,不能用做艾灸。含有枝梗會出現爆燃,灼傷肌膚,損傷經脈。非棉紙和使用工業膠燃燒時會產生刺鼻有毒氣體。
現在許多賣家標明艾絨等級為:5:1,8:1,10:1,20:1,30:1,35:1,此外還有更高的比例等,那么這個比例到底是什么?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但其實很簡單,就是說艾葉提取的純度5:1就是5公斤艾葉提取1公斤艾絨;30:1就是30公斤艾葉提取1公斤艾絨,這就是艾絨的等級。等級越高的艾絨純度越高,雜質越少。那艾絨純度高有什么好處呢?中醫古典書籍多有雜質多易傷肌膚,有枝梗損經脈的講法。所以直接灸用身體的艾條一定要選用好艾條,而辨別艾條好壞的方法也很簡單,直接打開艾條檢視就可以,好的艾條艾絨里不會有像粉塵一樣的雜質,而且陳艾條顏色偏黃,聞起來有一種淡淡的艾草香味,無刺激,點燃后艾灰不易掉下來,差的艾條則相反。
灸療所需注意事項
"如今艾灸這一傳統的醫療文化開始進入千家萬戶,因其操作簡單,經濟實惠,效果明顯的優點被廣大消費者所追捧。但是在灸療的過程中,一年四季所需注意的問題都還不少,尤其是冬季,經常艾灸的你是否注意過以下提到的七大問題?
1、大怒、太饑、太飽、神志不清,婦女經期、腹部外傷,婦女妊娠,癌癥等禁灸。
2、調理后,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后,方可洗浴,一般為6~8小時;3、調理后,避風寒,注意保暖,避免身體感受風寒加重癥狀或引發新的癥狀;4、調理完后多喝溫開水,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代謝體內毒素。調理后忌食辛辣、刺激、寒涼的食物;5、調理期間注意休息,作息應規律,不能太勞累,忌久坐、久站,忌重體力勞動;6、調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局部酸、麻、脹、痛等癥狀,這是癥狀好轉的過程,應堅持療程繼續調理,如反應過大可暫停或拉長調理的間隙時間;7、調理后有身體局部發癢、出濕疹、出水泡等表現也屬正常,是風、寒、濕等邪氣外排的現象。
艾灸·腸胃調理
灸乃通養生館是一家以“弘揚華夏中醫文化,傳播健康養生之道”為使命,專注于研究和發揚艾灸養生、抗衰事業,致力于艾灸養生調理全方位傳播與推廣的專業性理療養生館。他們提倡,通過艾灸激發恢復人體元動力,調動人體自愈功能,讓其疾病不治而愈,讓健康變得更加簡單。
手法:點穴上脘,中脘,天樞,足三里
功效:激活穴位,雙向調節平衡,幫助有效的輸通經絡和放松局部肌肉,這樣艾灸的時候灸通感更強更有效。
手法:撐揉法
功效: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手法:指拔法
功效: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將局部粘連堵塞處進行拔離疏通。
手法:肘滾法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松解粘連,理順筋脈。
手法:懸灸中脘
功效:隔姜灸中脘暖胃效果很好,中脘穴扶陽補正氣,調理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反酸、反胃、便秘、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睡眠障礙等很有效。
手法:懸灸內關
功效:內關屬心包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用在腸胃灸上面使心氣更有力的供血給腸胃,從而達到腸胃疾病能更快康復。之外,內關還可緩解打嗝、手心發熱、腋下紅腫的作用,主治嘔吐、暈車、腹瀉,對治心臟病、肺臟病、乳腺疾病有輔助作用。
手法:懸灸梁丘
功效:梁丘是胃經上很重要的一個穴位,主要針對慢性胃炎,胃痙攣、腹瀉、胃寒、膝蓋痛等。
手法:懸灸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可以說是個萬能穴位,長壽和日常保健的必選穴,它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