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在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4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n=32)和對照組(n=32),觀察組腹腔鏡下行腸粘連松解術,對照組行開腹手術,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采用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還具有腹膜干擾小、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等優點,能有效降低再粘連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粘連性;腸梗阻;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65-01
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病,有30~60%的腸梗阻都為粘連性腸梗阻。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其對機體的創傷小、腹膜干擾小,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具有明顯優勢。為探討腹腔鏡手術在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32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1例,女33例,平均年齡(48.8±2.6)歲,平均病程為(50.2±2.6)h。粘連程度:Ⅰ級(1~2處粘連)20例,Ⅱ級(3處及3處以上粘連)37例,Ⅲ級(廣泛粘連)4例,Ⅳ級(致密粘連)3例。根據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n=32)和對照組(n=3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靜脈全麻,觀察組:選擇無明顯擴張的腸段,直視下入腹,建立氣腹(10mmHg~15mmHg),將腹腔鏡置入,根據腸粘連程度、范圍,做操作孔(2~4個)。以超聲刀或剪刀切斷索帶粘連,對于腸管與腹壁粘連者,以無損傷鉗夾持腸管,將腸管與腹壁牽離開,以剪刀分離,術中要遵循“傷腹壁不傷腸管”的操作原則。對于腸管與膀胱粘連或腸管間粘連者,使用剪刀對粘連部位進行銳性分離。若粘連部位有較粗血管,或者粘連帶較寬,要使用鈦夾將血管夾閉后,再進行分離。對照組:按照開腹手術常規操作方法實施手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及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詳見表1。由表1可知,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更少,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x[TX-] ±s)
項目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2)手術時間(h) 51.2±25.8 116.3±20.9術中出血量(ml) 30.2±15.3 155.2±35.4止痛藥物用量(ml) 20.1±18.2 60.3±19.7術后排氣時間(h) 12.2±5.1 38.8±17.6住院時間(d) 3.1±3.0 6.7±4.3
觀察組術后無1例發生感染并發癥肺,對照組有3例發生肺部感染,2例發生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5.6%(5/32),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后隨訪5~10個月,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有8例復發,復發率為25.0%,觀察組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臨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幾種。保守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并且還容易引發腸管壞死、絞窄、中毒性休克等嚴重后果;開腹手術療效確切,但術后再次發生腸粘連的風險較高;腹腔鏡手術則能有效克服開腹手術切口大、腸管粘連風險高、腸管暴露時間長等缺陷。比起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對腹膜的損傷更小,所以能有效降低腹膜粘連風險。腹腔鏡手術中,所做腹壁窗口與粘連部位距離較遠,很好地避開了粘連高危區域。腹腔鏡手術對機體的損傷較小,患者在術后可早期下床活動,加快腸蠕動,從而避免再次粘連。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行腹腔鏡手術的觀察組,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方面,均顯著優于行開腹手術的對照組,P<0.05。這說明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比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更好,其具有腹膜干擾小、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等優點,能有效降低再粘連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瞿榮鋒,孫念緒.腹腔鏡手術治療15例粘連性腸梗阻[J].重慶醫學,2009,38(8):963-963.
[2] 陳小勛,周永醇,張兆明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11):924-925.
[3] 陳海生,萬恒榮,李建明等.腹腔鏡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18例體會[J].河北醫學,2010,16(5):585-586.
[4] 段栩飛,葉國剛,孫烜等.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治療小兒小腸粘連性腸梗阻臨床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3,34(7):5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