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按照綠滿江城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我市將從今年開始在外環風景林帶內完成1000余畝楊樹、柳樹等速生樹種更新改造,完成300余畝林帶內拆遷地造林綠化。
該林帶于2005年3月建成,經過近十年發展,部分樹木老化,林帶周邊又新增了部分適宜植樹造林的區域。此次擴建后的總面積將超4.2萬畝,接近東湖水域面積,根據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志翔團隊測算,這一林帶將使我市城市空氣質量提高一個檔次,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15萬噸,吸收粉塵20.4萬噸,產生氧氣57.11萬噸。
記者驅車來到江夏區鳳凰山,這里位于外環線滬蓉高速段,光谷大道南端的盡頭。記者步行走進林帶內,發現樹木成排整齊種植,林內蟬鳴聲震耳欲聾,風吹過樹林發出葉子的沙沙響聲。雖然昨日天氣較為涼爽,但走進樹林內感覺氣溫明顯降低,身著短袖甚至還覺得有些涼意。
武漢大花山生態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輝說,該公司負責管理和維護江夏境內8800余畝的外環風景林帶,這一面積在全市范圍內是最大的。“這片林帶在夏季可以降低氣溫0.7℃以上,產生的涼風源源不斷吹向主城區,對城市熱島效應有明顯緩解作用。”
武漢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喬木林說,外環風景林帶沿我市188公里外環高速公路兩側各建設100米寬的生態公益林綠化帶,它與綠帶附近的12處森林公園、林場風景林及歷史人文景觀(遺址)“一線穿珠”,形成集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和綠色產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環城綠色屏障。
周志翔教授和他的團隊經過測算,外環景觀林帶幣化的經濟價值每年達8.93億元,對保持生態、凈化環境、控制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減少風沙、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旅游均有直接或間接作用。
(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