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媒體對收藏活動及拍賣市場進行熱鬧而高調的宣傳下,大眾對收藏越來越關注,帶動了許多人投入到這個行列來,使得本是少數人的玩物,變成了大眾眼中的寶物,收藏活動成為了時髦的行業,有錢的和無錢的、懂行的和不懂行的都在往里面鉆,撿到一個破罐子就說是古董,不僅城里的聰明人是這樣,就是大山深處的老實農民都知道了看起舊兮兮的物件有可能是寶貝。然而,我們媒體所報道出來的東西往往是片面的,幾乎毫不例外地夸大其經濟方面的價值,而對其文化藝術方面的意義卻少有提及,這對普通大眾參與收藏起到了不良的誘導作用。
這就造成了參與收藏的人們,其心態大多不健康。
有錢的搞收藏大多是為了顯擺,以顯示他們的藏品有多么高的價值;沒錢的卻是發橫財的心態,希望一鋤頭挖個金娃娃,迅速脫貧致富;還有些開發商,故意收來一大批假古董,當做真古董,以此向政府立項修博物館,在貪官污吏的配合下,征地貸款,用一小塊地方裝模作樣修個房子擺上這些假古董,其它大片土地進行商業開發,大賺其錢,忽悠政府。
他們把收藏對象完全當成了商品,忽略了收藏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更談不上收藏所產生的社會功用了,這是市場經濟盲目發展所衍生的浮躁心態,他們的活動也擾亂了收藏市場的正常秩序。由于他們之中的很大部分缺少文化方面的素養,而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其這方面的素養是不可能的,自然,他們也很容易成為收藏行業的犧牲品,結果,古玩市場的贗品大多到了他們的手里,當他們發現花了大把錢換來的只是普通擺件,自然會挫傷他們的收藏熱情,從而降低人們對收藏活動的參與度,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收藏市場。而那些以開發為目的建起來的博物館,更是應該取締,這種人不僅是收藏市場的搗亂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者,他們在騙取國家土地財產的同時,嚴重混亂了我們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