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一本《圍城》風靡文壇,錢鐘書先生驚艷四方,博得身前身后名,而此中的才華所承載的不過是而立之齡。那時,他并未沾染年少成名的輕浮,在亂世浮沉中,醉心所愛,一如既往的癡心文學,繼而奉出《管錐篇》之扛鼎之作,如此心境,何等了得?
錢老的身后,是另一位隱世的大能——他的妻子楊絳先生。這位奇女子,以家為中心,竭力照顧錢老,過百歲而筆耕不輟,在人生的下半程,在相愛相親的人一一離去后,收起積累半世的光環,撫平那波瀾壯闊的人生風雨,埋首案頭,獨自梳理他和錢老的未了情。這種寧定,何等了得?
假若,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錦囊,那里面放的東西一定是些舍不得、放不下、丟不起、拋不盡的東西。人到知天命、順耳發之齡,半世風雨伶仃,閱盡冷暖親疏。閉眼,凡塵往事歷歷在目;傾耳,瑣碎叨絮不絕如屢,錦囊沉淀,壓的喘不過氣,也許有所舍棄,輕裝前行,是最好的選擇。
如錢老、楊老,負名前行,如不能看淡功名,如何做到不為名利所累,如不能看清虛妄,何以守得清凈。兩位文豪皆壽得高齡,楊老更是以103歲高齡健在,實在是深得養生之道。打開人生錦囊,挑挑揀揀,只留下一生回憶,一只老筆,楊老說,人生邊上,需要的東西不多。
走到了人身邊上,對人、對事、對整個世界,有太多的理解,錦囊妙妙,足以教育后代,醒世親友。但,于己,是時候放下了。去參加運動吧,打打太極、種點小菜,提一副象棋會會老友,把珍藏已久的香茶拿出,泡一壺春天給回憶佐餐,把那些糾葛和遺憾,隨著年輪和落葉,一塊打掃干凈吧。
走到了人身邊上,不要保留什么,隨心一點,把錦囊里好的東西都拋灑出來吧,讓別人因此而快樂,讓自己的心田更加綠意盎然,把生活調理的好一些,注意飲食和養生,多吃水果,早睡早起,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另一半,不要干涉子女的事情,找點小愛好,不要一直看電視,想哼兩句京劇,就大聲的唱出來吧,如果有人告你擾民,你就倚老賣老。
人生邊上,錦囊空空,只留一片肥沃、靜謐的心田,負手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