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酷暑難熬,人人都需提防中暑,老年人更應預防中暑。這是因為老年人的皮膚散熱功能減弱,對炎熱的應激能力較差,當氣溫超過35℃而濕度又相對較高時,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容易導致中暑。并且還容易引起心力衰竭、休克、腦卒中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病死率高達80%以上,應引起高度重視。
老人家中坐,也須防中暑
“不是在太陽底下做事才會中暑嗎?在家沒出門怎么會中暑呢?”昨日,75歲的張爹爹出現發熱、頭暈、惡心、乏力等癥狀,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急診科被診斷為中暑,老人對此很納悶。
很多讀者都知道,高溫烈日下暴曬過久會引發中暑。然而,在實際接診過程中,不少中暑患者是發生于室內休息狀態下。據該院急診醫學科柴湘平副教授介紹,室內中暑以老年人多見。有調查發現,中暑狀態分為安靜、勞動和運動3種狀態,其中安靜時中暑者多為老人,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老年人由于機體排汗能力的退化,加之室內環境不易汗液的蒸發,更容易導致中暑;此外,糖尿病、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中風后遺癥等患者,也是室內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不可怕,教您幾招很管用
中暑的警惕信號有很多,主要包括:體溫極度升高(超過39.4攝氏度)、皮膚發紅發熱、干燥(沒有汗水)、脈搏迅速且強勁、臉色蒼白、昏厥、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搏動性頭痛、精神錯亂、皮膚發涼潮濕和神志不清等。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說法,65歲以上的老人特別容易受到炎熱天氣的影響,其中的原因包括肥胖癥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等。例如,患有心臟病的老年人會發現身體很難散熱。正在服用某些藥物(如抗過敏藥物、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藥物或是利尿劑)的老人也會很難保持身體涼爽。以利尿劑為例,它會導致人體中的水分流失,讓高溫造成的脫水效應更加惡化。
如果老人是獨自居住,又無法遠離自己的住所,夏季就要特別提防。老人可以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1.用涼毛巾擦拭身體;2.用毛巾包好冰塊(包裹好的冷凍蔬菜也可)在手腕、面部和脖頸處摩擦揉搓;3.吃清淡飲食,多喝水,避免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4.平時就準備好能用電池供電的小電扇;5.遠離酷熱環境,在舒適涼爽的地方休息;6.盡可能呆在涼爽環境中,避免太多的活動;7.拉攏窗簾,避免過多的陽光射入室內;8.適時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9.穿寬松、質地輕柔的衣服。
如果發生中暑,家人應該對老人采取以下措施:1.盡快將老人抬到一處陰涼的地方。2.迅速給老人的身體降溫。可用涼水往老人身上噴灑和擦拭,并用力扇風,但不要直吹老人身體。3.密切監測體溫。持續對老人的身體進行冷卻,直到體溫下降到38.3-38.9攝氏度之間。4.呼救求援。盡快尋求醫療援助,如果急救人員沒有及時趕來,要將老人送往附近醫院的急診室。
因此,炎熱夏天,老年人應注意室內通風,室溫最好控制在26-28℃左右,保持皮膚清潔,有利于散熱、排汗;多喝水以及清涼飲料如綠豆湯、菊花茶等,飲食宜清淡,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暴曬;注意保持心態平衡、情緒穩定,“心靜自然涼”。同時隨身備用清涼油、風油精、仁丹、十滴水等解暑藥物;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疾病患者,應積極治療,保持病情穩定。炎熱夏天,還應注意定期檢測老年人的體溫、脈搏、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以便及早發現中暑,早期進行治療,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