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腐敗:“雅賄”成官員腐敗新方式
《南華早報》撰文稱,中國藝術品拍賣危機四伏的風氣或令買家望而卻步,但中國對藝術品的需求仍無止境。某業內人士稱,藝術品已成為洗錢和貪污賄賂的最好工具。中國的送禮文化正在推高藝術品價格,商人為官員購買藝術品正在拉升需求。媒體報道稱,無論真假,一件藝術品禮物就是一次“洗清”賄賂的機會。近年查處的各類貪官,從玉石瓷器到字畫古董,各類珍奇古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受賄清單里。一些貪腐官員愛好的往往并非是藝術品本身,而是看中其收受途徑隱蔽、“變現”手法多樣、“出事”易于推責等“優點”,高雅旗號下遮擋的是低劣的權錢勾兌。這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已催生出一個新詞:雅賄。經過去年更廣泛的反貪調查后,該詞近來甚至已出現在中紀委的官方報道中。
@這話兒在理一旦別有用心者發現投“領導”所好,官員卻不“領情”,也換不來自己想要的好處與利益,誰還會把官員的“愛好”當成一門學問去悉心揣摩與研究呢?
@玉石靈人:雖然名為“文化”、“收藏”,但貪官們其實對“雅贈”的價值心知肚明。好的玉石玉器絕對是“高消費、奢侈品”,遠比其他錢財更安全,也更有價值和意義。
@你知我知:受賄官員熱衷于“雅賄”,是經過“精心考量”的。珍奇古玩不像現金那么“燙手”,也不像房產、汽車那么“惹眼”,且真偽難分辨、價值有彈性,變現手段隱蔽多樣,所以要問時下最流行什么,那肯定是這個。
@明尺在心:官員受賄,俗也好、雅也罷,都是依托權力獲得非法利益,都是對公私財物的非法占有,都是對國家機關形象、聲譽的損害和抹黑。這一點,公眾心明眼亮,相關法律規定也該更給力。
@小蝴蝶:古董的價值就在于可以用來送禮,交換職位或利益。收禮的官員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收錢!
@愛上礦泉水:“雅賄”古玩字畫不應拍賣,展覽作為對人們的教育是有益的,如果拍賣到不法之徒手中,他再次“雅賄”,將無休止地循環有害無益。建議展后一律由國家收藏。再加上一句話:“要防止監守自盜”。
@千萬個為什么:將領導自己擁有的價值100元字畫拿到拍賣行拍得100萬元,是否屬受賄,如何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