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受賄總額近八成為玉石,其中一次收受的和田玉就價值350萬元;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收受字畫、玉石等物品近200件,價值1300余萬元。近年查處的各類貪官,大多有這樣那樣的“小愛好”,從玉石到瓷器,從字畫到古董,各類珍奇古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受賄清單里。據調查發現,一些貪腐官員愛好的往往并非是藝術品本身,而是看中其收受途徑隱蔽、“變現”手法多樣、“出事”易于推責等“優點”。
坊間流傳一句話,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拍領導沒愛好。原則沒有堅持,立場不夠堅定,“把關”意識不強,法律觀念淡薄是一些領導干部腐敗墮落的根本原因,但誰能說與一些領導干部不良“愛好”無關呢?有些時候正是這些“愛好”為行賄者提供了“突破口”。
有愛好,就會有別有用心者投其所好。領導愛好高爾夫,就有下屬專練高爾夫,然后風雨無阻陪領導;領導愛好寫詩,就有下屬專門請評論家寫文章,稱頌領導不僅是個政治家而且是個出色的詩人……“士為知己者死”,為了了解并欣賞自己的“知己”,還有什么“原則”不能放寬呢?
“就怕領導沒愛好”,別有用心者的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金錢、美色、頌歌……有人愛這,有人愛那,有人兼而愛之。都是肉體凡胎,四大皆空、清心寡欲、心如止水的人從來都是鳳毛鱗角。有高雅的愛好,對于普通人來說往往是件好事,但對于領導來說卻可能成為陷阱。這為無數的事實所證明,領導干部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為了不讓愛好被人利用,除了“練好內功”,如提高黨性責任意識、加強法制觀念等之外,最有針對性的辦法就是讓愛好與權力劃清界線,不要讓自己的愛好與有利害關系的人攪在一起。愛金錢,自己靠本事去掙,千萬不能接受平白送來的鈔票;愛收藏,自己花錢去買,千萬不能笑納別人送來的名畫;愛頌歌,讓別人去吹吧,千萬不要對吹鼓手們青眼有加。
一旦別有用心者發現投“領導”所好,官員卻不“領情”,也換不來自己想要的好處與利益,誰還會把官員的“愛好”當成一門學問去悉心揣摩與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