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各種新技術、新應用“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從管理軟件市場和企業需求的變化中一窺端倪。
管理軟件市場的轉型
2014年第一季度,Oracle等國際軟件公司增長持續收窄,只有SAP在中國市場上借助幾個大項目業績持續飄紅;國內軟件公司用友的收入、利潤繼續大幅度下滑,金蝶軟件正持續壓縮傳統業務成本走在“云管理”的路上。ORACLE、IBM、SAP正堅定地向云計算、大數據方面轉型,國內的廠商正在艱難地搖擺中。
企業對信息化套裝產品購買的需求不斷萎縮已經成為事實,而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領域需求持續升溫,成為新的增長熱點。
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當前比拼的是轉型戰,傳統市場堅守的同時,誰順利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上應用的轉型,誰就能在未來勝出,這已經沒有懸念。
企業管理信息化需求的轉變
分析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模式,需要上升到產業環境演變的高度來進行審視。
產業產品周期變短,價值鏈變長:傳統的產業周期一般都是按照10-15年來看的,今天我們看到產業周期在縮短,相當多的傳統產業周期變成了5-8年,一個產品之前的生命周期可能是3年,現在成了半年或者幾個月,比如過去一款耐用家電產品,可能持續熱賣2-3年,現在很難看到一款產品可以持續熱賣2-3年了;快速消費品行業更是如此,產品不變,至少外包裝要改。產業周期的縮短、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意味著什么?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們看到企業在持續投資上越來越謹慎,希望采取更多的合作、聯盟,通過產業鏈經營,形成企業聯盟體來應對越來越短的產業和產品周期。企業經營重點轉向經營一張網——一張產業生態的聯盟網。企業家對企業的控制管理的模式也從由上至下的指揮型管理方式,向橫向協調式的方式轉變。對應的信息化應用重點,由之前的關注企業內部的運營,向兼顧企業產業鏈各個伙伴之前的運營流程整合、信息整合轉變。
消費者精明,洞察能力提升:當消費者購買場所由固定的物理場所渠道延展到整個虛擬世界時,消費者的選擇種類、選擇要素產生了巨大變化,如何捕獲消費者的眼球并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所有企業需要面臨的挑戰。消費者群體劃分越來越多,對應的競爭對手、產品品類越來越復雜,對應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和決策要素更加綜合。優秀的洞察能力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必備能力,建立針對消費者的洞察能力,同時與消費者進行連接,開創區別于傳統營銷手段的營銷模式是發展的主流。同時,面臨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要求企業管理和運營要能及時分析、準確決策,并不斷提高企業運營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IT定位與理念的改變:企業家越來越傾向于更加靈活的信息化投入策略,新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企業的快速變化,對信息化一次性的大額投資已經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環境,企業內部快速變化的組織環境,企業更希望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模式,投資型的信息化建設策略逐漸被消費型的信息化應用策略所替代。在大量業界廠商的推動下,“云”當前已經由概念階段發展到快速被用戶所接受和普及的階段。傳統的IT更多是以支撐部門的角色在企業內部被認知,更多被認識為支撐基礎管理和業務運營,保障業務能夠高效運作的角色,大量企業的IT部門已經開始轉型為業務創新的部門,通過創新的IT手段在數字化營銷,電子商務、移動客戶服務、開放式創新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部分企業IT部門由費用中心向收入中心和利潤中心轉型。
在這樣多變的環境中,如何制定致勝的信息化戰略規劃?
在當前環境下開展信息化戰略規劃,需要更多考慮輸入要素的變化,規劃的重點要關注新技術環境帶來的影響。(見圖1)
圖1 AMT信息化戰略規劃方法論
根據AMT的咨詢實踐,我們認為做好信息化戰略規劃重點要關注以下要點:
1、信息化體系要落實并匹配業務戰略:信息化落實業務戰略往往容易成為一句口號。信息化作為一種投資,必然追求回報,因此信息化戰略規劃必須上升到如何落實企業戰略的高度上來,需要對企業戰略解碼與深度解讀是工作的前提。分析戰略落實的主要舉措、關注點,形成戰略主題集,并對每個主題分析其關鍵成功要素、衡量標準、依賴條件,基本實現路徑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突出信息化的應用重點,并詳細分析實現的路徑,依賴條件,管理及業務變革要求,最終整合到整體信息化架構中進行通盤考慮(見圖2)。
2、信息化建設模式由需求驅動向規劃驅動轉變:業界仍然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驅動模式由分散的、獨立的業務部門需求進行驅動的建設模式,典型的后果是各個領域各自為戰,局部可能最優,但極難保證整體最優,后期在系統集成、數據整合等方面帶來大量問題,系統架構混亂,維護成本高,集成難度大,系統越做越“沉”,成為企業業務變革、經營管理模式調整不可突破的障礙,成為管理變革和創新的包袱。
“規劃驅動、架構約束”是解決當前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問題的必然選擇。信息化的具體工作不應由獨立需求驅動,而應是在整體規劃的情況下,由規劃驅動,確保整體最優,整體一盤棋,得到良好的整合和統籌。具體到單獨每一個項目或者系統推進時,在技術和實現方案層面通過完整的架構進行規范和約束,按照統一的架構進行子系統實現方案的準備和落實,確保整體架構的一致性、穩定性、靈活性。
技術架構:對于信息化有一定基礎的企業現在普遍關注系統整合集成架構,涉及到SOA、主數據管理平臺等基礎集成技術的分析梳理,除此外,還包括統一移動技術平臺、安全體系。在應用架構方面更多趨勢是應用松耦合、數據緊耦合的模式,即企業確立核心系統,核心系統管理主要的核心業務規則以及主要數據規范,利用數據中心集中管理企業完整數據,主數據平臺保障數據質量等方式,在核心應用系統之外將其他的業務應用外圍化做松耦合等趨勢。
IT治理:從企業IT部門發展趨勢,核心要求IT部門能夠更加敏捷的滿足業務和管理要求,需要更加貼近業務部門,成為業務和管理部門的助手。IT部門從規劃控制、派駐IT的客戶經理到業務部門、流程管理職能和IT職能進行融合、管理變革與信息化的融合、IT局部外包等、部門內部的職位設置和人員發展、不同的IT治理模式在不同企業組織和運作形態都不一。
總之,一個好的信息化戰略規劃一定是站在企業或者產業的高度出發,從更高層面思考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果。規劃成果的使用需要落實到多個層面,從具體項目的安排到和業務的互動與業務戰略的匹配;從對需求的管控到投資模式;從人員治理到具體技術架構和技術路線的設計。
規劃的過程是用好望遠鏡和顯微鏡的過程,也是和業務高層與IT高層形成共識的過程,更是企業CEO在IT方面決策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