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開始,港元匯率在時隔一年半之后再度轉強至7.75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并多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不得不按照聯系匯率制度在市場上持續注入港元,以維持港元匯率的穩定。僅僅在7月份,香港金管局便在市場上累計注入超過700億港元,這是繼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間約10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香港之后,游資流入香港最為集中的一次。不斷流入的資金令香港資本市場在7月份表現亢奮,市場風險也因此逐步提升。
在7月份之前,大概許多人還不會想到游資會這么快重返香港,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在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美聯儲逐步取消量化寬松措施(QE)以及加息的預期之下,那些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會重回西方市場。不過,近一個多月來的情況卻是游資開始重返包括香港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并推高當地的匯率。而在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間,約10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香港的那場資金盛宴,毫無疑問是因為美聯儲當時的QE釋放出充足的流動性所致。
19個月后再出手
香港自1983年起實施聯系匯率制度,港元以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美元掛鉤,并透過嚴謹及穩健的制度來實施。而自2005年開始,香港金管局推出“強方兌換保證”,承諾會在7.75港元對1美元的匯率水平從市場買入美元,并宣布將“弱方兌換保證”的匯率水平由7.80港元移至7.85港元,讓強弱雙向的兌換保證能以聯系匯率7.80港元為中心點對稱地運作。
“強方兌換保證”以及“弱方兌換保證”,是維持港元匯率穩定的重要機制。在強方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所設定的兌換范圍內,香港金管局將選擇進行市場操作,在市場注入或買入港元,令港元順暢運作。
實際上,早在6月份,港元匯率便持續偏強。在6月19日,曾突然飆升至7.7498的水平,沖破7.75的“強方兌換保證”。彼時,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回應,這是因為人為錯誤造成打錯價的情況,并非實際市場架構。恒生銀行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彼時還分析指出,港元匯率交投一向較低,少數的商業盤足以令匯價波動,鑒于當時的市況,他難以確認資金流入香港。
不過,兩周之后,港匯確認突破了“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在7月1日前后三度出手,向市場注入93.16億港元。這是自2012年12月之后,香港金管局首度入市穩定港元匯率。自此之后,香港金管局不斷出手穩定港元匯率,僅僅在7月份,香港金管局便在市場上累計注入超過700億港元。
資金流入引起多方猜測
由于正值美聯儲逐步“退市”,加上“滬港通”開通在即,此時資金凈流入香港,市場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的市場人士相信,游資持續流入香港,是因為即將啟動的“滬港通”。
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內地經濟好轉,以及“滬港通”的因素刺激內地股市反彈,帶動了港元需求,“如果要炒作中國概念,香港不失為一個好地方”。他亦相信,資金會持續流入香港,港元匯率偏強的情況預計會持續到年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擔心遭到國際社會制裁,有現象表明不少俄羅斯企業正將手頭資金轉換成港元,這亦刺激了港元需求,推高港元匯率。俄羅斯第二大移動服務營運商OAO MegaFon首席財務官表示,由于美國和歐洲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公司已將其所持部分現金轉為港元。據悉,該公司已將其40%的現金轉換為港元,約47億港元。
金管局解釋資金流入
香港金管局也有著自己的解釋。香港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指出,近期港元需求增加,主要是由于一般商業活動所導致。第一,每年6至9月是H 股派息的高峰期,今年有關的派息金額龐大,共需約2000 億港元,這造成了非常大的港元需求;其次,近期不少跨境并購活動推高了港元的需求,例如中信泰富因為收購母公司的資產需要發行總值約530億港元的新股,新加坡華僑銀行為收購香港永亨銀行,則需要支付約400億港元。
另一方面,由于新股上市、收購合并和派息等活動頻繁,港元流動資金都集中在數家“收票銀行”,而半年結前后,銀行一般較謹慎并保留較多港元流動資金,這些因素導致銀行間市場的港元流動資金略為收緊,并使短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相比短期美元銀行同業拆息稍為偏高,吸引了一些港元需求。不過,彭醒棠強調,所謂為了“滬港通”而提前預備港元資金,增加港元需求的有關說法并不成立,因為通過此管道投資A 股,是以人民幣結算,所以海外投資者可以直接在香港的外匯市場以美元兌換人民幣,而毋須先轉換成港元。
資金流入令市場亢奮
不過,無論何種緣由導致資金流入,香港市場已經感受到了游資的“威力”。
集中流入的游資讓沉寂許久的香港股市重新邁入升軌。香港恒生指數在7月22日一舉突破了23500點的阻力位置后便一路飆升,逼近25000點,整個7月,恒生指數升1566點,升幅近7%至24756點,達到2010年11月以來高位,亦為2012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百分比升幅。匯豐的報告認為,港股市場情緒偏向樂觀,“滬港通”效應仍在釋放積極的一面,資金亦在不斷流入,后市行情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不少資金也正借道香港涌入內地股市?!渡虾WC券報》的文章指出,近兩個月,超過160億元人民幣的海外資金借道在港上市的RQFII ETF流入A股。
樓市亦與股市一樣向好。港府土地注冊處數據顯示,7月樓宇買賣合約共9400份,同比上升71.3%,合約總值633億港元,同比上升1.3倍,合約總值創下2012年11月后20個月新高。
彭醒棠提醒,資金凈流入導致流動性上升,難免對資產價格產生刺激作用,希望公眾對此要保持高度警惕。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和其貨幣環境逐步正常化,未來資金流向仍有相當不確定性,因此在借貸和投資時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