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 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己遠遠不能滿足現有的需要,因此, 大力發展社會養老, 興建休閑旅游養老建筑, 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綜合性的養老服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對旅游養老社區設計的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旅游;生態;養老;設計;理念
1 旅游養老地產社區的設計理念
旅游生態養老社區項目要利用當地旅游資源,結合項目運營方實力,以養老休閑為主題打造一個當地乃至全國有名的養老理療機構。同時,也能帶動地區周邊產業的發展,提升區域整體品質。
旅游生態養老社區是一個以“全生態養老”為設計理念的新型養老社區,從項目選址到功能整合,從建筑規劃的布局到細部尺度的把控,從景觀小品的推敲到綠色節能技術的運用,都依照“全生態養老”概念的精髓——即節能、環保、低碳和無障礙、無污染、高科技來設計。最終將為老年人營造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多元共生的社會生態,一個分年齡和服務層次、并保障終老整個過程的養老生活支持系統。同時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包括基本生活照料、醫療康復護理、老年休閑健身、老年心理陪護、老年大學等。根據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
2 旅游養老地產社區選址原則
新型養老社區規劃應綜合考慮市場成本、交通、景觀、人文、氣候、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從市場和運營成本上考慮,應該選擇未來潛在客戶資源相對集中,著重考慮選擇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區域,確保項目服務半徑內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同時應利用養老產業對于公共服務環境的差異化要求,選擇較為安寧靜謐、開發密度較低的郊區建設,在提升生活居住品質的同時,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從交通便利性上考慮,應考慮到親友探視的方便性以及老年人不愿意遠離所在城市交往生態圈的生活習慣,盡量選擇毗鄰交通線路,出行方便的地區;從生態環境上考慮,養老社區選址要避開噪音及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如商業繁華區、工業區、高架交通沿線和交通樞紐區,優先考慮適宜健身、療養、度假和休憩的地區。
3 旅游養老地產社區功能分析
全生態老年社區的功能組織模式,既不同于傳統養老院,也不同于面向高端人群的房地產開發,為了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和建立“一站式”的養老醫療系統,全生態養老社區的功能分區更加多元化和模塊化,在同一個社區內提供專業的養老、醫療、護理和商業等多種服務,使老人在社區內部就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終。
如北京某養老社區包含3種功能分區——區域服務中心、養老建筑組團和療養醫院組團。區域服務中心包括集中商業、酒店式公寓、體育文化場所和休閑性會所等功能,既能承載著養老社區的部分公共配套服務,自身又可以通過商業開發滿足周邊住宅項目的需求,同時利用較為自由的建筑風格打造沿街立面,提升整體區域形象;養老建筑組團設計以全方位高齡友善生活環境為原則,全面采用無障礙設計理念,建構全生態、多代屋、多層級服務型態,每個養老單元都擁有現代化設計、無障礙設施、采暖設備、緊急呼叫系統、醫護型電梯和綠色節能設施;療養醫院組團是項目的特色優勢,包括一個滿足國家二級標準的醫院和配套的綜合護理樓,為社區老人提供全面的健康保健和醫療照顧,同時也將作為一個治療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特色醫院服務社會。
4 旅游養老社區布局
在上述組織模式的基礎上,老年社區應遵循以下布局原則:
(1)區域服務中心為組織核心,圍繞服務核心布置養老建筑組團;考慮到空間形象和服務的便利性,區域中心宜靠近道路設置。
(2)建筑設計采用組團化模式,利用組團綠地,加強組團與外部活動空間的聯系。
(3)療養醫院與社區主體建筑群用綠化景觀帶隔離,通過緊急通道聯系。
在某養老社區項目設計中,養老建筑組團布置于場區的西南側,布置計有7棟老年公寓,每棟18層,每層8—16 套。每棟底層北側為該棟公用,南側部分為住房。提供 60m2、72m2、80m23種房型。療養醫院組團分為醫院區和護理樓,其中醫院區布置于場區的西北側,分別布置有門診中心、住院大樓、急重癥中心以及體檢中心。護理樓布置在場區的西北側,區域內涵蓋失能與失智照護區。區域服務中心布置在場區的東北側,設置包括酒店式公寓、綜合商業廣場、休閑商店街及相關配套服務等。各區樓與樓之間,采用連廊連通起來,使其具備生活相當之便利性、整體性與完整性,提供老年人舒適生活空間。場區四周設置圍墻,使之形成一個封閉的安寧舒適的空間,各主要建筑設施均有道路相通,形成環形通道。
5 建筑設計
新型養老社區的建筑在設計上要考慮到老年人日常起居、生活習慣、社會接觸及文娛體育愛好等方面,以體現他們早先生活方式的連續性。最重要的目標是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其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舒適性。根據適用人群身體健康程度以及所需要的照顧程度的不同,旅游養老社區的建筑可以分成三大類型——公共服務型建筑、能較為獨立自理的老年公寓和需要完全護理的醫院及護理樓。
公共服務型建筑主要包括綜合商業樓、商業廣場和老年公寓所配套的活動中心,這類建筑不僅用于社區內部使用,也為周邊地塊提供服務,同時也是展現社區品質的形象窗口。在設計上平面布局較為自由,內部以大空間設計為主,滿足其商業、觀演、集會、展覽等多種需求;建筑立面上追求變化,通過表皮肌理變化營造豐富的空間層次,使得每個公共建筑都成為其所在區域的視覺焦點。
如某社區老年公寓共包括3棟18層老年公寓,是老年社區的主體建筑群。每棟公寓樓底層為該棟公共服務用房使用,包含獨立的餐廳、活動室和值班護理室,2至18層為公寓用房。公寓樓采用北側封閉外廊式,在每層的北側單元設置洗衣房、垃圾回收點和室外露臺,南側為居住用房,戶型包括豪華單人套間、一室一廳和兩室一廳。每套內設置有起居室、臥室、陽臺和無障礙衛生間。居室內在每個床位上方及衛生間內設置緊急呼叫按鈕與護士站相連,確保第一時間醫護人員能知道并且到達老人身邊。
醫院及護理樓位于地塊的西北角,包括1棟10層的門診樓、一棟15層的護理樓和一個花園式體檢中心,門診樓和護理樓標準護理病房包含單人、雙人、四人等多種規格,共計護理床位400張,相應醫療人員及設備均按照高標準配置。
在單體建筑的細節設計中,應特別采取適應老年人特有的無障礙措施,如:
(1)建筑物出入口全部設計有1:50的無障礙坡道,且寬度不小于2500mm。
(2)所有建筑均配有無障礙電梯,候梯廳進深不應小于1800mm,按鈕高度應在900—1100mm,電梯口要設置盲道和語音提示系統。同時電梯轎廂的面積也應保證輪椅方便進出。
(3)公共走廊及坡道兩側均設置無障礙木質扶手,在走道底部350mm高度范圍內設置輪椅踢腳板。
(4)在公共建筑內要設計足夠數量的無障礙衛生間,避免室內外高差。老年公寓內所有衛生間均采用無障礙設計,適當增加各項空間尺度,保證護理人員協助老人時所需要的空間。
6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需要得到相應的提高,新型養老社區的規劃和設計包含很多方面知識,其核心是要遵循“全生態養老”的設計理念與原則,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視傳統的生活習慣,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作為一名設計師,需要與時俱進,把創新的理念融入到實際項目中去,設計出符合未來要求的新型養老社區。
參考文獻:
[1]陳華寧.養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設計[J].建筑學報,2010(8).
[2]劉天慶,宗凱.綜合養老社區規劃設計初探——以國壽廊坊生態健康城規劃設計為例[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11).
[3]董世永,程良川.淺析休養型老年社區發展[J].重慶建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