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現代化城市步伐也在加快,住宅區的園林景觀環境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生態型景觀設計將是一種大趨勢,本文對小區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的要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設計
1 小區植物景觀的生態設計
1.1 提高綠量,充分發揮綠地生態功能
綠色植物是人類和生物界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任何物質都不能代替綠色植物改造自然的巨大功能。小區綠地具有調節溫度、濕度,改善小區微氣候、美化環境、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在小區建設中已日益被重視,目前全國不少城市都規定了新建小區綠地面積不得低于30%。而綠地生態功能的發揮主要依據“綠量”,即所有生長中植物莖葉所占據的空間體積。園林植物(以被子植物為例)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大器官,能夠起作用的主要是葉與莖,其中又以葉為重。一般情況下,高大喬木的綠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因此運用植物生態學原理,設計喬灌草的多層結構,構成復層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葉面積總和,能夠有效提高住宅小區綠地的綠量。此外,大力發展屋頂、陽臺、墻面、圍墻、自行車棚架綠化等立體綠化模式,能有效地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小區微氣候環境。
1.2 植物種類的選擇與配置形式
住宅小區的植物配置要兼顧生態和美學效果,其中生態效益要優先考慮,因為小區生態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賴植物生態功能的發揮。植物種類的選擇應以鄉土植物為主,同時要以喬木樹種為綠化骨干,因為喬木樹冠絕對面積大,相對綠量較高,有著更好的生態服務功能。喬木距離建筑不能太近,且距離建筑較近處不宜種植高大濃蔭、根系發達的常綠樹,以避免樹木對房屋墻壁的機械損傷,提高底層房屋的自然采光,并改善樹木的生活環境,使樹木根系和枝條更好地伸展生長。為了保證成活率,應盡量避免移栽半冠或去冠的大樹。對于花卉和地被植物,盡量多用宿根和多年生的,以減少更新成本。此外,出于對居民健康的考慮,小區綠化樹種必須選擇無毒無害的植物,可選擇一些樹形優美、管理粗放的藥用、保健、香味植物,既可人體保健,又可美化環境。
小區植物配置總體上應多植樹少種草。與草坪相比,樹木除生態效益更大以外還有千姿百態的外形,其花、果、葉、枝均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從養護管理費用來看,樹木成活成熟后,基本可以粗放管理,而草坪要想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需要較高的維護費用。另外,模擬自然植物群落形式設計的喬灌草(地被)復層生態群落最有利于植物的穩定,并且植物景觀豐富,季相變化明顯。這種復層結構模式應作為小區綠化的主要形式。
植物配置時,要注意植物之間的互惠共生、化感作用,即相生相克關系。例如,竹類植物幾乎與所有的植物都存在相克關系,竹林下一般難見其它觀賞植物生長,主要是因為竹林的地下莖向四周蔓延較快,須根分布較密集,竹稈又較高,與其它種植物爭奪養分能力與光照能力強,并且地下竹根密集,使其它植物根系生長受阻,而導致同一群體中別的園林植物生長不良,最終被純竹林取代。因此,小區綠化中若有竹林,盡可能不要將竹林與別的植物混栽,以純竹林形式較為理想。
2.小區的水景設計
2.1 小區水景設計應與雨水的收集、利用結合起來
小區雨水是景觀水體的很好補充水,雨水自我凈化能力好,易于處理回用。一般可根據當地地下水位和地質條件,利用小區綠地土層來貯存和凈化雨水,同時利用景觀水體(如景觀湖、水池)的部分調蓄空間貯存雨水。對于屋面雨水和路面雨水,盡量先引入附近的低凹綠地,起到下滲凈化作用;超過綠地貯存容量和下滲量,形成的地表降雨徑流通過地表坡度、邊溝或明渠向景觀水體匯集。這樣既改善了雨水水質、為小區水景的營造甚至綠地澆灌補給了水源,達到節約用水,減少浪費的目的,而且還能減少排水量,降低市政管網的壓力。
2.2 小區人造水景水質的改善
目前不少小區水景設計中存在設計與治理缺少同步考慮的問題。一般的景觀水體如人工湖、人工池塘大都未按自然水體設計,多為封閉的水體,缺少流動和更換;另一方面,人工水體的水源補充多數采用市政自來水,而自來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化學藥劑成分,對原有水體中的魚或者其他水生物有一定的影響,水體自凈能力差,在水體交換或者補充水之后較短時間內水質就會發生變化。加上外來物質的輸入,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水體逐漸被富營養化,造成負面作用,最終只能干涸停用或僅節假日開放。因此設計時應考慮提高水源質量,條件允許的地方盡量采用自然水體作為水源,同時減少結構設計上的不合理,避免出現死角,增加水體的循環流動性。此外,對于人造水景水質改善的另一個有效辦法是在水景內引入人工濕地的建設,在景觀湖中種植一定量的濕生和水生植物,既可以美化湖面,使環境充滿自然氣息,又可以為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組成一個小生態系統,使其具有較強的截污、凈化功能和鮮活的生命力。
駁岸的生態設計對于水景的生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生態駁岸是具有自然河岸性質的可滲透駁岸,采用自然材料或植物與土木工程和非生命植物材料的結合,可形成水域與陸地的一層可滲透界面。水體中的水與駁岸外的地下水層之間,隨著水位的變化相互滲透與反滲透,調節水位,緩解內澇與補枯,有利于水生動植物的繁衍生息,形成水陸復合型生物共生的自然生態系統,從而促進水體自凈。此外,景觀水體池底應避免采料,以增加水體的環境容量,有助于在水體中形成完整的生物鏈,從而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3.園林建筑小品
小區園林建筑小品的設計必須緊密結合小區戶外環境,充分考慮居民的行為心理和行為需求,做到功能實用、施工技術可行、構思立意深刻、比例尺度協調、色彩質感和諧或生動對比、既有豐富多樣的個性風格又統一于整體環境。
3.1園林建筑小品施工材料的選擇
園林建筑小品的施工材料盡可能運用竹、木、藤、石材等當地的自然材料,有時考慮堅固耐用性,也可用鋼筋混泥土仿造,以營造自然氛圍。另外,對建筑施工過程中遺留的建筑廢料進行分類篩選后用來建造園林建筑小品,不僅可以節約原材料,而且有時還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3.2利用仿生思維進行園林建筑小品設計
利用仿生思維進行園林建筑小品設計,讓設計回歸自然,能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需求。如將樹木修剪造型而成的鳥類、動物形象,蛋殼、海螺狀的休憩或雕塑小品、猶如昆蟲輕盈翅膀的張拉帆膜等,都是仿生設計的表現。
3.3園燈的設計與選用
園燈即可照明又可裝飾環境,能保證居民夜間活動的正常展開,提高夜間出行的安全度,是小區內很重要的一類園林小品。園燈的設計應做到造型美觀、裝飾得體,其色彩、造型、質感、布局與所處的環境協調統一。此外,園燈的選用要求節能環保、經久耐用。太陽能LED燈是一種新型的節能燈具,以太陽光為能源,白天充電晚上使用,無需復雜昂貴的管線鋪設,可任意調整燈具的布局,本身可以發出所需要的各種色光,壽命是普通白熾燈的幾十倍,安全無污染,無需人工操作且工作穩定可靠,在小區照明系統中可推廣應用。
4.結語
住宅小區景觀生態設計必定是低碳環保設計,要求盡可能節約資源、減少能耗。但生態設計的內涵很豐富,節能環保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還必須充分考慮居民的行為心理、生理感受、文化歸屬感、鄰里交往的需求、以及審美標準和價值觀等,即通常所說的人性化設計。低碳設計和人性化設計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意義上的生態設計。
參考文獻
[1]吳曉華.植物化感作用機理及其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0(3).
[2]吳淑芳,于英.景觀構成要素在小區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應用[J].住宅科技,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