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新課標中的實驗設計,探討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驗改進策略,結合其理論重點論述了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育提出了科學可行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初中物理 新課標 實驗設計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28-01
新課改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轉折點,新課改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應試,形式。其中,前者表明了新課改實施前的基礎教育預設目標,后者則突出了基礎教育中課堂教學的特點。新課改提出了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六大改革要點,其中,課程實施改革是新課改的重中之重。其基本理念為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由此,這也為當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 初中物理新課標的實驗設計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的實驗設計是以自學、實驗探索為核心的,其主旨在于學生的自學及其自學的延伸,即自主實驗。其基本內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中,理論是通過自學所體現出來的,通過自學,學生首先要掌握課題的基本內容,同時提出問題,從而對知識有一個理論性的基本認識;而實驗探索則是對學生通過自學所提出問題的一種解答,是一種實踐性的驗證過程。
從表面來看,自學完全是學生的自主行為,然而,這種自學必須要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即教師首先為學生指明自學的內容、方法和目的,從而避免學生因盲目自學和盲目實驗而帶來負面效應。自學、實驗探索教學模式適用于所有學生,但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對學生們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學和實驗探索,如此,則更能發揮這種方法的作用和價值。
自學、實驗探索教學模式的教育意義體現在三個層面:(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為學生創設一種任務驅動式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3)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在自學、實驗探索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對課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課堂學習也會事半功倍,提升學習效率和更好地吸收知識。
二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驗優化
課堂實驗不是一種連續性的教學行為,而是由課外自學和課堂實驗探索兩個階段構成。其中,課外自學的主要內容是理論部分,主要包括了解課題內容、查找課題的知識點、提出問題以及準備實驗材料等方面,而課堂實驗則是為了更好地展現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可結合實驗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實驗,以發揮實驗的最大價值。
1.用實驗創設課堂情境
物理課程的預期目標是通過實驗來實現的,因此,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核心。進而,在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注重實驗與實例相結合,加強學生的體驗過程,一次有效的體驗,抵得上數次課堂實驗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導入實例,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因地制宜導入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以豐富的物理現象和實驗為基礎,努力創設課堂情境,并結合物理新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充分利用好身邊的學習用具以及物品,做些小實驗,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如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學習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將鉛筆向前拋出去,鉛筆能繼續飛行(說明運動的鉛筆有慣性);在水平的桌面上疊放一堆棋子,用鉛筆快速打擊最底部的棋子,底部被打棋子飛出而其他棋子下落靜止于原地(說明靜止的棋子有慣性)等。
3.將學生的自學與實驗相結合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首先提取本課的教學內容,然后根據內容并依照教案開始教學。在這樣的引導模式下,其弊病不言而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通過自學、實驗探索教學模式的導入,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將學生自學與課堂實驗探索相結合,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效果,并促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實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質量的教學策略,因此,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進一步結合初中物理新課標中的實驗設計,不斷拓展并完善課堂實驗,注重發掘實驗潛在的價值,使其能夠更好地為打造高效課堂而服務,并為落實新課改要求和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時育敏.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探討[J].思想戰線,2010(S1):369~371
[2]趙永亮.探析初中物理中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4(5):13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