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實際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小組為研究單位,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便于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與合作精神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從落實初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32-01
初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了教學中的主要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當今初中化學課堂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探究、改變初中化學課堂的結構、多元化的分組方式等方法有效提高合作的學習效率。
一 多樣形式的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是化學學科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思考,通過設計化學實驗進行小組討論。例如最常見的電解水的試驗中,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學生可以設計實驗,在小組交流后可進行全班的討論研究,觀看實驗后可以清楚地看出整個化學的變化過程與現象。教師應該根據實驗原理審度學生的設計方案,若方案沒有基礎性錯誤,配置實用的實驗儀器、合理的操作方法、確保實驗材料不污染環境等學生即可進行實驗。綜上所述,學生通過自主地學習進行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獨立思考完成實驗的步驟后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選出最佳的方案進行實驗。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回答較難的問題上某些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很快地做出回答,而基礎稍差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回答出來,這就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在提出問題后給學生預留出思考的空間,先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這樣學生將會達到最佳的學習效率。
二 改變初中化學課堂的結構
在以往的化學課堂學習上,學生都會吵吵鬧鬧,完全無法彰顯小組合作的作用。產生這種后果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只注重教學的環節,不在意實際的教學要求與教學內容,也不能科學充分地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所以改革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十分必要,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思考探究課堂的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實踐證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平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能夠解決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然后再討論,這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小組討論前一定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在討論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做教學的核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最后全班分析討論,一般情況下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良好。
三 多元化的分組方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小組中有的學生擔負著大部分責任,有的學生卻無所事事,有些基礎差的學生不能參與學習討論,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在開設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如果教師能夠設計導言將會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水的組成一課中可以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導言,如水的文化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一樣豐富多彩,如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提出一個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還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劃分小組,然后分配角色,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對討論結果負責。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與組織的作用,合理設定所要討論的問題,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既不過多地干預學生探討,也不完全放手不管學生。最后作為老師應該總結發言,并提出合理的建議、評判,幫助學生總結。
四 結束語
總之,若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教學,就要注意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等方面多下功夫,將素質教育下的教學內容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處理妥當,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發揮好小組教學的優勢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個性化發展也有很大的推進作用,教師要盡量做到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加〕羅威.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韋鈺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朱國美.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1(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