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循環經濟觀的提出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時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構成內容。在初中化學教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踐,探索一套培養學生循環經濟觀的策略,在提高學生化學水平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循環經濟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育 循環經濟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33-01
循環經濟觀作為可持續發展觀的一部分,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以下理念:新的系統觀,即要求人們在考慮生產與消費的時候,不再置身于大環境之外,而是將自身當成是環境的一部分;新的經濟觀,即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在考慮工程承載力的同時,要考慮生態承載力;新的價值觀,即將自然看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證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發展;新的生產觀,即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一 培養學生循環經濟觀的理論策略
1.化學定義
化學是自然科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內容,其主要就是對物質組成、性質、結構關系等進行研究的科學。現階段,隨著化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其已經為解決人類危機作出了很多貢獻,如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環境危機等。其科學知識和循環經濟理念基本相同。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循環經濟理念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了解,同時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體現循環經濟理念,逐漸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觀。
2.質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循環經濟概念是可持續發展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活躍,產生的廢棄物越來越多,此時,就應該利用循環概念進行廢物利用,構建循環機制,并且逐漸融入自然循環中,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習質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循環經濟理念進行講解,明確物質的循環再利用。同時,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廢物利用的處理方式,并且認識到廢物循環再利用的意義與優勢,這樣便于學生對循環經濟理念的理解,從而樹立循環經濟觀。
3.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是表示物質組成的化學符號。任何純凈物質都是由一種或幾種元素構成,不同物質的構成元素也是不同的。因此,化學式可以真實地反映物質的構成。通過對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可以有效明確反應前后的物質變化與能量變化,進而對其變化過程展開定量分析。因為化學方程式的基礎為質量守恒,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化學方程式也是一種循環經濟理念。通過對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循環經濟觀。
二 培養學生循環經濟觀的技能策略
化學原理可以為循環經濟觀提供理論依據,而化學技術發展可以為循環經濟觀提供技術支持。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觀是初中化學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這一內容的時候,理論上水是一種純凈物,不含有任何雜質,然而實際上,自然界中根本沒有純凈水。因此,對水進行凈化,不僅是化學知識的組成內容,也是循環經濟理念的一種體現。充分了解水的組成與凈化原理等,可以幫助學生對循環經濟中水的污染及循環再利用進行理解。
三 培養學生循環經濟觀的觀念策略
自然再生循環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的統一體。在生態受到破壞并且無法恢復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危險,所以,不可以再過度或錯誤地使用生態。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的時候,也產生了很多的垃圾,環境污染、垃圾圍城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只有轉變傳統生產、消費觀念,樹立循環經濟觀,才可以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目標,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社會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在初中化學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觀,遵循“3R”原則,即Reduce——盡可能減少垃圾;Reuse——物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垃圾回收再利用,以此來轉變人們的生產、消費觀念,倡導循環經濟。樹立循環經濟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不亂丟垃圾,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逐漸轉變學生的觀念,實現學生循環經濟觀的培養。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樹立循環經濟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用途、變化的自然科學,與循環經濟觀理念是相同的,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觀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教師一定要對化學概念、原理、實驗等加以利用,幫助學生樹立循環經濟觀,促進中國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小葉.淺談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樹立循環經濟觀[J].科教導刊,2010(21)
[2]任利芳.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意識[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1(8)
[3]徐小葉.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觀[J].考試周刊,2010(3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