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生成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是實際上教學是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教學是預設的結果,所以說預設性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特征。在教學中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讓預設和生成共同發展,彰顯出音樂課堂的活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 預設 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46-01
一 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概念
新課程指出,有無窮的生命力蘊含在課堂教學中,所以教師要用動態的思想來對待教學,在課前做好預設工作,在課堂上自然地生成。所謂的課堂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氛圍及時地調整教學程序,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預設和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通過預設能展現出音樂教學的計劃性,教師以一些音樂作品為例,把音樂知識有序地傳授給學生。生成是帶有動態性質的,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超出了教材的范圍,學生也收獲了教材中沒有的音樂知識。音樂教學課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一個平臺,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導主動參與到討論和創造音樂的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個性化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讓音樂教學真正富有活力。
二 初中音樂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教學方法
1.只有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生成的精彩
預設和生成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只有精心地進行預設,才能得到精彩的生成。教師在課前要進行充分的預設準備,這樣才能豐富課堂,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教學預設要避免封閉的靜態線性設計,而是動態的面式設計,這樣的預設才能使生成更加有成效。如在教學《鼓浪嶼之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預設,假設一個在港澳臺旅行的情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臺灣地區的風土人情,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鼓浪嶼之波》,引導學生去感受海峽兩岸人們的心聲。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歌詞和樂譜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這樣的問題:通過對樂譜和歌詞的了解,覺得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帶有怎樣的情緒?在演唱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有的學生討論的結果是這首歌曲比較抒情,有思念家鄉的情感,充滿憂傷和向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這首歌曲主要表達了海峽兩岸人們希望早日團聚的深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歌曲的含義后,再進行合唱,更深入地體會。只有在課前進行開放的動態預設,才能創建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中要科學地將預設和生成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具有生命力。
2.在預設中給生成留有空間
設計預設必須要有彈性和留白,讓學生有自主發揮的空間,在教學中給積極、上進的學生以及時的鼓勵,給消極落后的學生以正確引導,讓學生投身在預設的情境中。如在引導學生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時,首先讓學生欣賞,然后再介紹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隨之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歌曲中表現了一條怎樣的鱒魚,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可以讓學生再次仔細聆聽這首曲子,讓學生找出這首曲子中有哪些樂器的演奏。在學生弄清楚這個問題后,按照音色進行分組,鋼琴代表一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代表一組、小提琴和中提琴代表一組,要求學生在聆聽過程中,聽見自己所代表樂器的時候就舉手。采取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
3.及時調整預設,為生成創造空間
預設是教學活動的基本條件,但教師的預設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創設出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和情境相互融合,激發學生內心的感知沖突,生成新的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直在變化的,預設是無法預感到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當教學活動中出現了預設中沒有預想到的情況時,就要及時地對預設進行調整,讓學生在預設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為教學中的生成創造空間。
4.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師需要有嫻熟的技能、親切自然的教學態度、淵博的音樂知識,能夠進行巧妙的教學設計,這些都能夠幫助音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音樂教師具備的音樂專業素質對于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規范教學和良好的示范也能夠為教學增色不少,讓學生產生模仿和學習的欲望,為教學的生成打好堅實的情感鋪墊。教師在教學中創造美和表現美,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出合理的音樂表演和音樂活動,通過多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加深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增強情感的表現力,讓學生和音樂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預設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一同為教學發揮自己的作用。教師在課前準備時,要進行精心的預設,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靈活的引導,利用動態生成新資源。只有科學地把握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這樣才能不斷地生成具有靈動特點的課程資源。
參考文獻
[1]王國利.倒影——淺談教學設計的預設和生成[J].新課程學習(中),2014(4):100~101
[2]李冠蓮.有關中學音樂欣賞教學預設與生成的辯證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