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競技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進行梳理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以便更好地為開展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競技體校 文化課 師資 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68-02
中國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離不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競技體校已成為中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它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學習促進技能訓練,以技能訓練帶動文化學習為格局的辦學體系。但同時也存在著運動員文化素質較低和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師隊伍建設缺失的現實問題。
一 競技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競技體校在人們傳統觀念里就是練習體育的學校,缺乏對競技體校的全面認識,現實中,很多優秀的運動員由于自身文化素質的匱乏,導致退役后很難融入社會。盡管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學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現行對文化課教師的評價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即使有也常常流于形式,教師積極性難以充分發揮。開展好教師評價工作,建立完善的評價保障體系,有利于文化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而且保證每個運動員都擁有高素質的文化課教師,較好地完成文化課教學任務,這是體校文化課教師管理的頭等大事。
1.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
眾所周知,競技體校著重以訓練安排為主,文化課學習時間相對較少,由于競技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的任務,文化課學習一直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由于隊員常常出去集訓,再加之文化基礎本來就薄弱,文化課學習更是舉步維艱;教師的教學成績與訓練成績的提高沒有可比性,難以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年終考核多以競技體育成績為主,評價過程缺乏對文化課教師的有效評價機制,教師只能被動地接受;體校的文化課教學缺乏有效的競爭與評價機制,文化課教師成為學生競技體育成績提高的陪襯,地位在有形與無形中弱化,進而導致文化課教師處在邊緣地帶,削弱了文化課教師工作的原動力。
2.缺乏教學環境建設與激勵措施
良好的教學環境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又有助于文化課教師的備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由于競技體校體育訓練工作的特殊性,在體育比賽中創造優異的成績,向上級運動訓練單位輸送人才是體校的中心任務。文化課教學環境自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了競技體校文化課學習氛圍與訓練氛圍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教學環境的缺失,導致教師對自身職業缺乏認同感和責任感,難以實現自我激勵、自我調整,最終難以達到自我提高與專業發展的目的。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學應建立寬松的教學環境,讓文化課教師在教學、訓練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并注意獎懲機制的銜接性,處理好內外激勵之間的關系,鼓勵競技體校的領導和教練多與文化課教師溝通交流,創設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通過領導、教練員傳遞出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和諧地創建文化課師資隊伍的教學環境,有助于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師隊伍的自我認同感和職業責任感的回歸,更有利于競技體校運動員文化課的學習與提高。
二 加強競技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
1.拓寬文化課進修學習路徑,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由于競技體校學訓的特殊性,對文化課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有別于其他傳統的文化課學校。既要文化課教師隊伍建設適應體校教學的需求,又應重視文化課教師的教學環境建設和自身專業水準的進修提高,加強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的軟硬件建設,充分認識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師的重要地位,真正體會到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師在面對文化根基薄弱學生的教學工作的艱苦性,要使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師隊伍保持旺盛的精神動力,避免職業倦怠,促進競技體校文化課教學質量不斷升級。
2.師資培訓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準的有效途徑
競技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中應給予文化課教師不斷培訓、充電的機會,以適應不同時代背景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發展特征;要改變以往文化課教師輕視運動員文化課教學的問題,充分認識到運動員文化素質教育與學習與教師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要改變文化課教師對運動員本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輕視,強化文化課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探究,要用關愛的視角尊重運動員的受教育權利,也是教師對自身職業的尊重;采取走出去參加短期培訓和請確有專長的教師進行交流座談的形式開展文化課師資培訓。
3.注重文化課教學硬件建設
建設與師資隊伍相匹配的教學硬件。應根據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訓練實際、年齡和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等特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科學管理,全面統籌規劃修訂現行的各種教材,增加與社會接軌的內容,培養指標體系精細化并具有現代氣息。物質是基礎,沒有相適應的教學設施,難以建設高水平的文化課師資隊伍。缺乏高水平的文化課教學師資隊伍,貽誤的不只是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更是耽誤學生一生職業規劃與發展的淵源。為此,對教學硬件建設的投入有利于教學的發展,有利于全面型體育人才的培養。因此,文化教育經費投入要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拓寬教育經費籌措渠道,應把教學硬件的建設納入學校建設總體規劃的范疇。
4.建立完善的獎勵制度,提升文化課教師的內驅力
當今世界高水平的競技體育競爭,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競技之爭,競技體育領域涉及的多種因素無不充滿了高科技。傳統意義上的苦練已經逐漸讓位于小周期、高質量的訓練方法。競技體育在運動訓練方法上的改革,客觀上要求高水平的運動員應具備更高的文化素質,以及更強的理解、歸納和應變的能力。因此,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切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升文化課師資隊伍的內驅力,調控、激發文化課教師業務進修與工作的熱情,從而使他們把精力轉移到業務進修上來,促進全體文化課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 結束語
加強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相應的教學設施事關運動員一生的發展,是培養全面型體育人才的必備條件。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不但關系到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更關系到運動員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重視文化課教學,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與獎勵機制,拓寬與完善文化課教師隊伍的進修路徑,為改變文化課教學難的現象找出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尤新芬、王炯.體育運動學校文化課教師的評價現狀及對策[J].少年體育訓練,2011(1):7~8
[2]熊嵐.加強體校文化課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全面型體育人才的必要措施[J].貴州體育科技,1998(3):34~3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