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環節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三維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新課標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嘗試從作業布置的內容及形式、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教師批改作業的方式等角度進行一些討論。
關鍵詞:物理教學;作業習慣;作業方式如何實現中學物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作業環節作為教學環節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三維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一、作業布置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嘗試
傳統的作業布置者是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也比較單調,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所以作業布置的內容可以作以下一些嘗試。
1.教師布置
課堂作業為必做作業。書上習題允許優等生自己申請教師審核后免做或少做,但必須完成教師布置的有關當堂內容的更高層次的題目,其他同學有興趣也可選做一到兩題。
2.學生提供習題,教師擇題布置
事先通知學生尋找或自己創作某個單元或知識點的作業,上交后由教師選擇典型題目大家一起來做。
3.學生自主布置
成立學生自主布置作業工作小組,由班級物理尖子生組成,商定某個單元或知識點的作業,教師適時指導,要注意作業布置的層次性。
4.學生互編作業
在課堂上互編課堂練習,馬上反饋;或者將全班同學分組,事先交叉互相出題,完成后互相批改,由學生自主評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主要有:
(1)應用性作業
在學完某個知識點后,布置一些直接應用于生活的題目,如與力學知識相聯系的生活事例的研究報告,這樣既使學生有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的價值。
(2)操作性作業
在作業設計中,我們應有效地把學到的書本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如讓學生觀察溫度計及光的反射的放大作用,制作微小形變演示儀。家庭作業的完成要在生活操作中來完成,這樣能更吸引學生的興趣。
(3)閱讀性作業
布置一些閱讀作業,讓學生閱讀物理學家的傳記,感受科學家的精神與毅力,從他們身上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的無窮樂趣與魅力,從而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學生作業完成方式的創新倡導
教師可以嘗試改變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
1.倡導獨立完成作業
堅決杜絕抄襲現象,把“獨立完成作業”作為對學生完成作業的基本標準。
2.鼓勵學生創新答題
在獨立完成作業的基礎上,我們要發現并鼓勵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作業。
3.激勵學生自信堅持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一般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意識差,在學習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獨立完成作業是一種自主意識的培養,是良好作業習慣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學生自己會做的題目一定要獨立完成。碰到難題,也一定要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解決。鼓勵學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我能行。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4.學會合作完成作業
由于學習基礎的關系,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確實無法獨立完成的題目,碰到這類題目后,要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與同學合作一起完成。另外,一些探究性作業,操作性作業等要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如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社會調查報告、科創節作業等。
5.樹立效率意識
把握“獨立完成”與“合作學習”的合理邊界,不能犯“窮思不得”的錯誤,也不能犯“碰難題、就合作”的錯誤,要爭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
三、教師批改作業方式的創新嘗試
1.符號多樣化,調動學習積極性
“√”“×”兩種符號,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潛力,為此符號必須多樣化。如:用“☆”來肯定學生在某一道題的解法上新穎獨到;用“△”來表示學生在解題思路上的正確性,但在書面表達或計算上還存在一點小問題,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用“---”指出學生在讀題上沒有讀懂的地方;用“?”來表示學生在計算中的失誤,而不用一個大大的“×”全盤否定。
2.評語人性化,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通過簡短的評語,實現學生與老師知識與情感的交流,使學生通過作業環節與教師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作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可以實現作業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生作業的布置”的改革和嘗試,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加強學習的責任感,并使學生明白正確的學習目的。通過對“作業形式的改變與學生學習狀態的關系”的研究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使學生能將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樹立為國家和社會進步而勤勉學習的思想。改變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獨立完成作業,擺脫依賴心理,對難題能進行深入、有序地思考;在作業過程中,勇于表達自己獨特的方法,巧做作業。效率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合理有效的合作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為學生以后能融入社會,更好地服務社會奠定基礎。通過嘗試改善作業批改方式,可以實現作業批改的全面性、發展性、有效性。可以使學生具有反思意識,能及時訂正作業的重點錯誤,能對完成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與檢查。
總之,對學生作業習慣進行全面性、發展性評價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如能正確把握,必能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培養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協作能力及效率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產生重要作用,從而實現從改革“作業習慣”到實施“素質教育”的銜接。
(作者單位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