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表現欠佳
最近公布的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數字,似乎對市場預期復蘇向穩的期望構成打擊。香港第二季度本地生產總值上升1.8% ,較第一季度2.6%的增幅稍稍下滑。按季計算,第二季度經濟數字表現更不樂觀。經季節性調整后,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錄得按季跌幅。在第一季度按季上升0.3%后,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二季度按季下跌0.1%。合總計算,香港上半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2.2%,符合我們的預期(+2.2%)。由于上半年整體經濟表現遜于預期,香港政府同時決定把其2014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3%至4%下調至2%至3%。
內需疲弱為主要憂慮
本地生產總值的分項數字顯示,內需疲弱的狀況持續至第二季度,與我們早前預期相符。事實上,內需增長減慢為期內香港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而存貨增加則部分抵銷有關影響。
投資:期內令人失望的是,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再。投資開支表現甚至遜于我們原來預期4%的跌幅,其于第二季度下跌5.6%。投資倒退主要反映機器及設備購置劇減10%,機器及設備購置在第一季度上升1.9%。不過,投資增速放緩也反映2013年企業積極擴充設備后再作投資的急切性減低,以及基數效應影響。按季計算,投資開支仍錄得9.1%的增幅。考慮到上述因素,香港經濟表現應較表面數字樂觀。
私人消費:第二季度私人消費開支增幅,也低于去年全年4.3%的增幅。占本地生產總值逾65%的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二季度上升1.2%,增幅較第一季度下跌0.3個百分點。我們早前報告已經提及,暫時性因素如黃金購買量減低及負財富效應,很可能為第二季度消費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
外部貿易:第二季度經濟數據也非全面轉壞。貿易活動經歷低迷的第一季度后,似有回穩攀升的跡象。貨品總出口增幅由第一季的0.5%上升至第二季的2.3%。其中,輸往主要成熟經濟體的出口皆錄得正增長,顯示外需轉強并非出現于個別國家的特殊例子。然而,與旅游相關的服務出口下滑,限制了出口總值之升幅。
另一方面,第二季度進口貨值上升1.5%,也較第一季度1.0%的升幅有所改善。由于進口貨值增長速度高于出口貨值,凈出口壓抑了第二季的經濟增長。雖然凈出口在第一季度貢獻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在第二季度卻減低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存貨增減:我們早前指出,存貨投資將成為第二季度經濟報告的亮點。存貨投資貢獻期內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為香港經濟第二季度最大的增長動力來源。不過,其貢獻主要反映去年第二季度商家大幅削減庫存的基數效應,目前尚難斷言香港投資氣氛已見改善。
并非衰退的開始
第二季度是否為經濟衰退揭開序幕?我們對經濟仍抱樂觀態度。我們判斷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因素仍然存在,包括高度寬松的貨幣環境、外需環境改善及就業市場持續活躍,故不認為香港經濟表現將會持續惡化。
在成熟經濟體及中國內地需求擴張的帶動下,我們仍然預期下半年香港出口表現反彈。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顯示當地保持溫和復蘇。此外,內地政府可能推出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以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
香港內需表現疲弱受一次性因素影響,故無須對此過于擔心。去年黃金搶購潮造成的基數效應將在今年下半年逐漸轉弱;而樓市表現向好也可望帶來正面的財富效應。此外,我們認為,投資開支是否已確立跌勢仍言之尚早。最新公布的采購經理指數顯示,企業對投資的取態已轉趨正面,盡管此可能反映企業維修保養及更新現有設備,而非擴大生產規模。
若我們的預測得以實現,內需轉強將為香港經濟再度注入活力。我們維持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預測下半年經濟增速加快,2014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于2.8%不變。換言之,我們并不預期香港將陷入連續兩個季度出現收窄的“技術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