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將自己的“超級電視”稱為“顛覆性產品”那樣,樂視從不避諱其矛頭就是傳統電視行業。在樂視看來,以三星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廠商的工業時代思維模式必將老去,而作為跨界顛覆者,就是要在設計、研發、營銷以及消費者體驗等每一個環節全程逆襲。
與電視制造商完全不同,樂視將電視企業傳統的單一硬件銷售,升級為“硬件+內容+終端”的商業生態。資料顯示,樂視手中有9萬多集電視劇、5000多部電影的網絡版權,已采購還尚未上線的獨家版權影視劇高達130部,接近5000集,樂視由此成為國內擁有影視劇版權最多的視頻網站,也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
投資樂視影業和樂視自制劇是樂視又一個全新戰略,但與傳統影視劇的制作方式完全不同,樂視走的是對大數據的利用和挖掘,比如對劇本的評估,樂視會對小說在網絡上的情況進行調查,包括網絡評價、網絡排名等一系列指標;接下來,會根據網友的偏好選擇演員等;最后就是制作片花,進一步驗證前期判斷或者修正前期判斷。目前,自制電視劇連同自制節目《午間道》、《樂視午間自制劇場》等已形成了“樂視制造”的強有力品牌。
除了版權和自制劇之外,樂視正在全力解決智能電視最大的軟肋——應用。據悉,樂視打造了Letv Store,同時發布了規模為1億元、旨在扶持優質應用開發團隊的“開屏計劃”,希望與第三方企業聯手進行內容開發。目前,作為國內首個基于云計算的視頻開放平臺——樂視云視頻開放平臺已形成規模,已將視頻業務拓展至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垂直媒體等多個行業,簽約的合作伙伴包括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58同城等。通過樂視云視頻開放平臺,企業及個人開發者可便捷地建立視頻網站、視頻頻道及移動端視頻應用,或者開發相關的TV視頻應用,而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個性化內容輸送給“超級電視”終端。
站上厚實內容與應用平臺的同時,樂視“超級電視”的外在之美也令人稱道。以最新上市的4K超級電視X50 Air為例,在外觀設計上,采用了金屬邊框,并且在機身后部背板中使用了聚碳酸酯工藝,達到了半透明的效果,這樣,消費者就能夠透過背板看到機身內的電路板制作工藝,這種工業設計的創意,無疑值得國內彩電企業借鑒。
“規模至上”一直是能否在家電行業取得成功的首要規則,這一規則的圭臬是,家電制造商們將固定成本分散在最大數量的產品上,用規模換取低價。但樂視是用低價換取規模。以 X50 Air為例,其市場售價僅為2999元,而同類產品的要價則在萬元以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樂視的目的是以廉價的硬件圈到海量的用戶。
支撐樂視“超級電視”低價拓市的底氣來源于其與眾不同的銷售渠道。傳統電視的價格是建立在產品成本加上運營成本、營銷成本、品牌溢價以及最關鍵的渠道成本之上,結果是,以零售價送到消費者手上的進口品牌存在著100%~200%的加價率,而國產品牌的加價率在50%~120%之間。但是,樂視采用的是全新的互聯網營銷方式,既沒有線下銷售人員,也沒有代理商和實體門店,更不加入蘇寧、國美的大賣場,這種完全的去渠道化大大砍削了中間成本,同時樂視也不需付出硬性推廣的高額營銷成本,而是完全憑借口碑傳播。
“眾籌營銷”模式更讓人看到樂視的顛覆能量。“傍”上了富士康的樂視,聯手對方共推“CP2C”模式,其基本要旨是,消費者發起產品的訂購邀約以及提出一些DIY柔性需求給廠家,廠家則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及時改變。因此,“眾籌營銷”模式不僅可以實現產品的個性化,而且大大縮短生產與更新周期。一般而言,工業時代的硬件生產與更新周期為八九個月,樂視在進行了大數據的集成分析之后,其對用戶需求的響應時間,最長也不過一周,其品類更新與升級自然就跑在同行前面。
也正是如此,無論是S40還是S50,不管是Max70還是X60,樂視截止目前開售的四款產品,每一款上市首月,都能成為爆款產品和銷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