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成千上萬名內地人攜帶手提箱,懷揣大筆現金到香港血拼奢侈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手握2B鉛筆赴港趕考。比如,去年10月的第一個周六,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內人潮涌動——逾萬名考生在該館參加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試,其中超九成為內地學生。
中文名稱為“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的SAT考試究竟有何魔力,吸引了如此多的考生?“它被內地的學生和家長稱為‘美國高考’。作為進入美國大學的入場券,這幾年參考的人數持續增加。”啟德教育集團美國部主管說,“因為在內地不設考場,學生一般赴香港或新加坡參加考試,到香港考的人更多些。”
參加SAT的考生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連年攀升。在一些大城市,不少重點高中都設有“出國班”,學生放棄內地高考,以出國留學為第一要務。這一趨勢已由東部發達地區向內陸地區延展,成為香港考試培訓、中介和消費市場的一場經濟盛宴。
熱度持續上升
SAT每年1月、5月、6月、10月、11月及12月,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考點舉行。由于SAT在內地未設考點,內地考生唯有選擇在美國大學理事會網上報名后,到設有考點的香港或新加坡參加考試。
全球每年報考SAT人數接近300萬。美國大學理事會發言人Leslie Sepuka指出,近年中國內地的考生數量不斷上升。
僅以香港來看,2011年內地考生人數接近2萬人,2012年在4萬人次以上,類似“2014年考試人數或井噴”這樣的標題,也已出現在香港媒體上。
報名參加SAT輔導班的人數,也可印證其熱度。“2013年來報名參加SAT培訓的學生數量,是2012年的好幾倍。”澳際教育集團SAT資深老師周齊墨說。
在周齊墨看來,報考人數快速增加與出國留學熱大背景分不開,也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升高有關。“一是都想去美國名校;二是在美國排名七八十名的學校,現在除了要求提交托福成績外,也要求提交SAT成績。”
社會學家、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表示:“SAT熱背后的原因,既有教育方面的,也有社會環境方面的問題。而從技術角度來看,SAT是跨文化、跨國家、跨窮富的一種測試手段,能在比較公正的條件下測試學生的才華。”
以往,SAT考點散布在香港30多所中小學,從2012年10月開始,鑒于內地考生人數日益龐大,香港考點代辦機構香港考評局將參加SAT的考生全部集中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統一應考。亞洲國際博覽館共有十個展館,占地7萬平方米。即便如此,每一批SAT考位剛一放出,很快就被爭搶一空。據稱,在香港報考SAT,要提前半年報名。
亞洲國際博覽館行政總裁哈永安稱,2013年亞洲國際博覽館接待超過5萬名SAT考生,光10月的那一次就達1萬多名。考生數量如此巨大,需要6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組織和管理。
商業機會
哈永安稱,大量考生在考試前一天提前到場,考察考場環境,這帶動了SAT考試相關需求。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SAT考試是內地大學入學考試之外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在2011~2012學年,共有19.4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中國由此成為在美學生數量最多的國家,較第二名印度高出近一倍。據《北京晨報》報道,2012年北京頂尖高中的畢業生,被海外大學錄取的人數增長逾40%。
許多商業機構從中國學生對SAT考試的需求中尋獲商機。比如,天道教育就向學生提供“香港SAT考團服務”,承諾安排老師全程輔導。一位銷售代表稱,去年11月份的香港SAT考團價格為人民幣5880元。
比鄰亞洲國際博覽館的香港天際萬豪酒店負責人表示,SAT考試給香港帶來了福音,“在考試期間,我們的房間被學生和家長搶訂一空。”
香港多所酒店接待過SAT考試團,其中富豪機場酒店總經理稱,在內地考試團入住期間,部分中介機構亦會于酒店設宣傳攤位,或租借宴會廳進行模擬考試。酒店入住率在考試期會增加10%至15%。
以一名考生和兩名家長每次赴港停留兩晚估算,計入機票、購物和餐飲等消費,每個考生家庭可為香港貢獻至少2萬港元。以每年4萬個內地考生到港參加SAT計算,一年便有8億港元的旅游收入來自SAT經濟。
考試期間,在考生埋首奮戰之時,場外的家長也成了中介機構競相游說的對象。中介機構紛紛在博覽館內租下演講廳舉辦講座,試圖打開家長的“腰包”。由于競爭激烈,一些新興中介還以每日400港元的酬金,雇用在港讀書的內地大學生負責拉客。據了解,亞洲國際博覽館要求中介機構必須一次性訂好六次宣傳場地,每個演講廳使用一次至少要8萬~10萬港元的租場費。
由于SAT允許考多次,有考生竟連考五次,重復應考無疑更催熱考試經濟。“關于考試的一個秘密是,大多數應考者是‘炮灰’,SAT也是這樣。這對培訓和中介機構來說是好事,市場會不斷膨脹。”顧曉鳴稱。
考到一個好成績是考生關注的頭等大事,為鉆研提分技巧,甚至有培訓機構老師加入考試隊伍體驗現場,難怪在國外讀高中的留學生要“回流”國內參加SAT輔導班。
由SAT教育咨詢研究機構——西奈山國際教育發布的《2013中國SAT白皮書》分析,中國學生SAT備考時間(包含參加SAT相關課程、課后練習與自學輔導的時間)平均在350小時,花費約2.2萬元人民幣。
沃邦教育市場總監李希稱,在備考階段,一個學生花在培訓上約10萬元,中介加上申請費、快遞、簽證費也約10萬元。有些針對高端人群的中介,2014年收費會漲到25萬元左右。
“我最近剛剛簽了個100萬元的單子,培訓期是十個月,一對一。”李文是一個在SAT培訓市場上的自由職業者,他沒有自己的公司,僅僅靠著家教,其收入就輕松超過了許多高級白領。
在這個快速增長、不斷變化的市場上,聚集了各式各樣的機構和人,他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尋找著自己的生存空間。
“一個學生備考SAT,備考費用少則5萬、10萬,多則數十萬、上百萬元。”李文說。
“整個市場里,新東方占有80%資源,在規模、品牌、資金等硬件上,別的機構短期內無法和新東方PK。”天道恒信咨詢有限公司常志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