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砰”,在四聲巨響之后,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下稱“港鐵”)一輛由調景嶺行駛至油塘的列車停在將軍澳線上,這起事故令將軍澳線癱瘓近五個小時,這是該線通車11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故。兩天之后,港鐵的一輛輕軌在行駛途中因冷氣機故障而冒火燃燒,幸無人員傷亡。接二連三的事故,令港鐵面臨史上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將軍澳成孤島
2013年12月16日中午12點40分,港鐵一輛搭乘約150名乘客的將軍澳線列車從油塘站開出,駛往調景嶺方向,途中懷疑列車車頂觸碰到一段松脫的30米架空電纜,導致供電系統故障,列車因此失去動力而停駛。無奈之下,150名乘客只能摸黑走下列車,徒步從漆黑的隧道疏散至月臺。
有目擊乘客回憶道,在聽見了四聲巨響之后,列車突然停駛,車廂內的照明光線頓時熄滅了大半。港鐵之后回應稱,列車并未出現爆炸,所謂的“爆炸巨響”,不過是供電系統跳閘所發出的巨響。
這次事故是該線開通11年來發生的最嚴重事故。倒霉的是,將軍澳地區的交通條件使這起事故的嚴重性更為突出。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的居民交通出行高度依賴港鐵。
作為香港發展最快的新城鎮之一,將軍澳地區目前居住著43萬人口,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公共巴士路線缺乏的問題,將軍澳地區每日有逾10萬勞動人口需搭乘港鐵前往工作地點,占到整體勞動人口的50%。
在龐大的人口以及單一交通體系的條件下,不夸張地說,將軍澳線是“傷不起”的,它比其他任何一條地鐵線路都不應該發生“癱瘓”,一旦地鐵發生嚴重事故,將軍澳便會立即成為一座“孤島”。
應急反應備受詬病
在意外發生之后,雖然港鐵迅速反應,派出了接駁巴士,但在觀塘站外,冒雨排隊等候接駁大巴的乘客隊伍綿延約一公里,由于陰雨天氣,大批乘客在室外淋雨,相當狼狽。
除此之外,港鐵其他應急措施也備受詬病。市民批評港鐵的三大問題,包括站內未有廣播通知,前往接駁巴士位置的指示不清晰,以及接駁巴士班次稀疏,有長者因為看不懂指示而只能在車站等候列車恢復服務。有立法會議員形容混亂程度為“倒瀉籮蟹”。
好在將軍澳線在癱瘓了五個小時候后恢復了通車,否則,很難想象港鐵以及政府如何應付下班高峰期的人流。
事故接二連三
禍不單行。就在將軍澳線出現嚴重事故的兩天之后,2013年12月18日晨,一輛港鐵的輕軌列車在天水圍循環線行駛途中突然冒煙著火,車頂被嚴重焚燒。當時車上搭乘著160名乘客,幸好有乘客及時發現事故并通知車長,未有造成人員傷亡。事后,有工程師分析,起火原因是冷氣機電線短路所致。
兩日內發生兩起嚴重事故,讓港鐵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然而,香港市民真的對港鐵發生事故“麻木”了。在過去一年里,港鐵發生了最少八起嚴重事故。其中包括:北角站地鐵幕門因電纜絕緣故障而導致起火;天水圍輕軌超速至列車出軌,77人受傷;美孚站架空電纜故障,900名乘客被困車廂兩小時;大埔墟站電力故障,東鐵線全線暫停服務,數千乘客被迫滯留地鐵站過夜……
目前,關于將軍澳線事故的最終調查仍在進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初步調查顯示是架空電纜裝置損毀。他又表示,為疏導乘客,當日開出430架免費接駁巴士,接載2.1萬名乘客。港鐵則為當日事故致歉,并表示已采取改善措施。
票價年年加
接二連三發生的事故,令市民對港鐵的忍受度接近了極限。這個一直以高效、優質服務以及安全聞名于世的地鐵公司,現在承受的批評比過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原因很簡單,便是人們不滿港鐵加價與服務不成正比。與此同時,市民也很難接受港鐵作為一個公共事業,政府為其最大股東,為何年賺百億還要加價。
根據港鐵公布的2013年中期業績,在投資物業重估后,2013年上半年,其純利為61.58億港元,同比增長6.4%,期內總收入上升12%至192.14億元;其中,香港客運業務上半年的總收入為72.58億元,按年增加5%。香港客運業務的經營成本增加5.4%至38.22億元,經營利潤上升4.5%至34.36億元。在2012年,港鐵的利潤為135億港元。
2013年6月30日,港鐵在一片反對聲中又一次加價。按照香港公營服務機構的“可加可減”機制(香港一種監管公營服務機構收費的機制,藉以限制公營機構加價的幅度,并要求在通縮時下調收費),港鐵這一次票價平均加幅為2.7%。這是港鐵連續第四年加價。市民不滿意加價,批評港鐵坐擁百億盈余仍然加價,加重市民負擔。
“可加可減”機制,為港鐵加價提供了法理依據。不過,香港社會已開始討論“可加可減”機制的合理性,人們需要重新檢討港鐵的模式。
港鐵模式需要檢討
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城市地鐵公司,港鐵的成功在于其“地鐵+物業”模式,即在地鐵沿線開發上蓋以及周邊物業。以2012年為例,港鐵135億港元的利潤中,經常性業務即地鐵運營業務的利潤為70.7億港元,其余則為物業發展及物業重估所得的利潤。
誠然,“地鐵+物業”模式可為地鐵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用此補貼難以盈利的地鐵運營業務,能夠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批評指出,這樣的模式之下,鐵路公司很容易因追求利潤而忽視鐵路服務水平。
有業界人士以及地區議員指出,這次將軍澳線事故,是因為港鐵為減少成本,而將此路線的維修工程外包,令日常的保養工作素質下降。對此,港鐵車務營運副總監劉天成指,外包工作維修標準與內部維修一致。不過,有港鐵員工對媒體表示,外包商的能力不足,因此港鐵員工時常要收拾殘局。
雖然,目前有懲罰機制讓港鐵在服務出現偏差之時承擔罰款以及責任,不過,罰款對于坐擁龐大資金的港鐵而言,實在微不足道。按照機制,因將軍澳線事故,港鐵的罰款金額約為750萬港元。港鐵商務總監楊美珍表示,港鐵近期發生的事故,按檢討機制是要罰款,款項會透過第二程車費九折優惠,回贈予乘客。有立法會議員則稱,作為政府控股的公營機構,罰款港鐵實際上是變相處罰納稅人。有議員則動議,要求扣減港鐵公司董事以及管理層的薪金。
2014年是港鐵成立38周年,作為一個運營著世界上最為繁忙的鐵路網絡,擁有輝煌歷史的老牌公司,港鐵無論如何應反思了。港媒分析,作為一個為市民服務的交通運輸公司,保證鐵路服務質量才是其根本責任,物業開發所賺取的豐厚利潤應當反哺地鐵服務。所有采用“地鐵+物業”模式的鐵路公司,應避免業務本末倒置,變成一家披著地鐵外表的地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