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降低高爐燃料比是煉鐵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降低高爐煉鐵燃料比對鋼鐵企業的節能工作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降低煉鐵燃料比的現實意義,接著探討了降低燃料比的技術措施,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爐煉鐵;燃料比;意義;技術措施
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是在煉鐵系統。因為煉鐵系統的能耗占鋼鐵聯合企業總能耗的70%左右。節能減排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抓好減量化用能,體現出節能要從源頭抓起;其次足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是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高爐煉鐵燃料比就是體現出企業節能工作是要從源頭抓起,對企業的節能減排有著重大意義。
1 降低煉鐵燃料比的現實意義
高爐利用系數=冶煉強度/燃料比。因此,提高利用系數有兩個辦法:一是提高冶煉強度,二是降低燃料比。很多中小高爐提高高爐利用系數主要采用提高冶煉強度的辦法,通過采用配備大風機,大風量操作高爐,進行高冶煉強度生產,來實現高利用系數。這種做法缺點是高爐的能耗高,不符合鋼鐵工業要節能降耗的工作思路,應當予以糾正。目前,大型高爐噸鐵所消耗的風量在1200m3以下。燃燒1kg標準煤要2.5m3的風,鼓風機產生1m3風要消耗0.85kg標準煤。大風量,高冶煉強度操作的高爐,燃料比就要升高。鋼鐵工業要實現節能減排,主要工作方向就是要在降低煉鐵燃料比上下功夫。
2 降低燃料比的技術措施
2.1貫徹精料方針,努力實現原燃料質量的穩定
煉鐵精料水平對高爐煉鐵技術經濟指標的影響率約為70%。所以說高爐煉鐵要以精料為基礎。煉鐵精料的主要內容是:入爐礦含鐵品位要高,原燃料轉鼓強度要高,燒結礦堿度要高。高品位是精料技術的核心,入爐品位提高1%,燃料比下降1.5%,生鐵產量升高2.5%。但是高品位鐵礦石價位不斷攀升,煉鐵不可能完全追求高品位。當前,煉鐵生產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原燃料質量不夠穩定。精料技術還要求原燃料質量要“穩”。入爐礦含鐵品位波動從±1.0%降到±0.5%,煉鐵焦比下降1.0%;堿度波動由±0.1降到±0.05,煉鐵焦比會下降1.3%。當前,焦炭質量變化對高爐煉鐵生產的影響突出,特別對高噴煤比的高爐尤其突出。大高爐對焦炭熱反應性和反應后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焦炭熱反應性CRI≤26%,反應后強度CSR≥66%,這是總結多年來生產實踐的結論,要予以重現。2010年,焦炭質量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焦炭熱反應性CRI為29%~32%,反應后強度CSR為58%~61%。精料技術內容還包括:熟料比要高,原燃料粒度要偏小,粒度組成要均勻,含有害雜質要少,冶金性能要好等。
2.2要實現高風溫
高風溫一方面提高了實際風速,活躍了爐缸;另一方面給爐內帶來了大量直接熱收入,為煤粉分解提供了熱量補償,保證了一定的理論燃燒溫度,促進了煤粉的燃燒。大噴煤一定要維持合適的煤粉燃燒率,否則既不能降低成本,又破壞高爐順行。伴隨著噴煤比的提高,高爐風溫逐步提高到1150℃~1200℃及以上,同時保證全風口噴吹,提高煤粉的燃燒率,使各風口的風口回旋區尺寸大致相等,使初始煤氣流分布均勻。熱風溫度升高100℃,可降低煉鐵燃料比15~25kg/t,提高風口理論燃燒溫度70℃,所以高風溫會給高爐煉鐵帶來多方面效應(包括風溫高軟融帶下降,軟熔區間變窄,提高爐料透氣性等),應當努力提高風溫。
2.3控制合適的冶煉強度
生產實踐表明,高爐冶煉強度在低于1.05t/m3·d時,提高冶煉強度是可以降低燃料比。但是在冶煉強度大于1.05t/m3·d時,提高冶煉強度是會使燃燒比升高,而且在冶煉強度大于1.15t/m3·d時以上,提高冶煉強度,會使燃燒比大幅度升高。所以說,控制冶煉強度在1.05~1.15t/m3·d區間操作高爐會取得較低的燃料比。高爐冶煉強度達到1.15t/m3·d時要想提高冶煉強度、增加產量,應通過提高富氧率來實現,而不是采用提高鼓風風量的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冶煉強度后,不會使煉鐵燃料比升高。另一方面使爐腹煤氣量保持在一定值,這是高爐生產穩定的基礎。
2.4提高高爐操作水平,降低燃料比
對降低煉鐵燃料比有較大作用的高爐操作技術主要是:提高煤氣中CO2 含量、冶煉低硅鐵、提高爐頂煤氣壓力、降低高爐熱量損失、提高煤粉燃燒率等方面。
2.4.1提高煤氣中CO2 含量
操作手段主要是進行合理布料,優化煤氣流分布,使熱風所帶有的熱量能夠充分傳遞給爐料,增加高爐內鐵礦石的間接還原度。煤氣中的CO2含量提高0.5%,煉鐵燃料比下降10kg/t。鐵礦石間接還原是個放熱反應,而直接還原是個吸熱反應。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礦石的間接還原反應。
采用合理的裝料制度和送風制度,能夠解決煤氣流和爐料逆向運動之間的矛盾,煤氣流分布均勻合理,會促進高爐生產順行,有降低燃料比的效果。采用無料鐘爐頂裝料設備,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布料。采用大批重上料,可以穩定上部煤氣流,使小焦塊遠離中心,球團礦和塊礦盡量布在中間環帶,最大限度減少小焦塊對煤氣流分布和中心死焦柱透氣、透液性的影響,減少球團礦和塊礦冶金性能差、熔融滴落區間大給邊緣煤氣分布和高爐順行帶來的影響。2000m3高爐CO2 含量要達到22%~24%。高爐煤氣流是經過三次分布:從風口送風是對煤氣流的第一次分布,采用調整風口徑和風口長度來實現。我們希望風速要高,大高爐180~220m/s,以保證風能夠吹透爐缸中心。高爐內煤氣流二次分布是在軟熔帶。軟熔帶寬窄、形狀是受風溫和礦石的冶金性能等方面所決定的。
2.4.2高壓操作技術
爐頂煤氣壓力提高10kPa,高爐可增產1.9%,焦比約下降3%,有利于冶煉低硅鐵。隨著頂壓的提高,增產的效果會遞減。提高頂壓之后,高爐的明顯反應是促進高爐順行,波動減少,使鐵礦石進行間接還原向有利方向發展。高壓操作是有利于CO向CO2方向反應,進而有節焦效果。高壓后爐內煤氣流的流速會降低,有利于熱風中的熱量向爐料傳遞,爐塵的吹出量也降低,有效地提高TRT的發電量。
2.4.3降低高爐熱量損失
高爐內熱負荷最大的部位是爐腹和爐腰,分別占高爐總熱負荷的20%~30%和15%~25%。減少這部分熱量損失的辦法是要保持高爐生產順行,避免爐內耐火磚或冷卻壁的渣皮脫落;選擇好隔熱和導熱性能優化的耐火磚,以及冷卻系統的冷卻溫度進行優化控制。高爐操作抑制邊緣氣流過分發展,可以有效地減少高爐的熱損失。
2.4.4提高煤粉燃燒率
大噴吹后,爐腹煤氣量大幅增加,又由于焦炭量減少,焦炭自身消耗提供的爐料下降空間變小,下部壓差升高,同時未燃煤粉的增加,易堵塞料柱,使煤氣分布紊亂。采用高風溫、富氧鼓風與噴吹混合煤粉的綜合噴吹,可以改善噴吹煤粉的燃燒條件,提高煤粉燃燒率,增加其替代焦炭的比例,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富氧鼓風可以提高風口區的理論燃燒溫度,彌補增加噴吹煤粉所需的熱補償。高爐根據噴煤量的大小,調整氧氣用量在2%~3%,在風溫、煤粉極限操作情況下,有效改善了煤粉的燃燒,保持爐內順行。
3 結語
降低高爐燃料比是個系統工程,高爐原燃料條件、風溫水平、冶煉強度與煤比的選擇、設備狀況、爐頂壓力、合理布料與低硅冶煉技術水平等,均與燃耗高低密切相關。通過分析和對比,可得出以下結論:
(1)各高爐煤比的提升要與本高爐燃料條件和操作管理思路相適應,維持低燃料比的高煤比操作是高爐節能降耗、降低生鐵成本所要追求的目標。
(2)提高焦炭的熱態性能,穩定入爐原燃料良好的冶金性能,才能保證高爐下部良好的透液性和透氣性,是高爐長期維持高煤比生產并保持爐況穩定、順行的前提和基礎。
(3)控制好合理的理論燃燒溫度,保證爐缸良好的工作狀態,是高爐操作和管理人員在高煤比生產條件下的首要任務。
(4)高爐在護爐條件下的高煤比生產,要密切關注爐缸渣鐵的排放情況,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果斷地采取措施,避免爐況失常和其它操作事故。
參考文獻:
[1]劉云彩.高爐強化研究[A].2003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C].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392—394.
[2]劉竹林,王建麗.高爐降焦潛力與措施探討[JJ.湖南工業 大學學報,2010,24(5):1-4.
[3]胡俊鴿,吳美慶.國內外關于提高焦炭質量研究的最新進展[J].鞍鋼技術,2004(6):13—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