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三星期的利福國際(1212)在10月20日宣布,大股東劉鑾鴻家族及周大福企業,透過各占50%股權的控股公司Real Reward,以47.8億港元向中東主權基金卡塔爾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出售其持有的19.9%利福股權,每股作價14.75港元,較停盤前收市價溢價1%。
市場分析認為,兩位原有大股東是次出售股權,預示不太看好本港及國內百貨零售業的前景,其作價明顯偏低。
市場亦揣測,引入卡塔爾投資局或為“細劉”劉鑾鴻及鄭家純徹底“拆伙”鋪路。“大劉”劉鑾雄及“彤叔”鄭裕彤兩家早年關系不錯,兩家曾多次合作投資,不過隨著彤叔逐漸淡出,雙方的合作關系出現微妙的變化。鄭氏所屬的新世界發展亦在2012年突然以重建為由,提前終止利福旗下崇光百貨尖沙咀店的租約。歷時兩年后,崇光尖沙咀店在今年2月正式結業,重新選址后預計在11月開張。
是次交易完成后,RR持有利福股份會由原先的52.17%降至32.27%,仍為利福控股股東,卡塔爾則躍升為第二大股東,并會提名一名董事進入利福董事局,出任非執行董事一職。減持之后,劉鑾鴻仍然為利福的最大單一股東,持有16.1%利福,另外,自己名下、家族控股(Dynamic Castle)及與兄長合資的控股公司(United Goal等),合共持有20.6%,總持股36.7%。卡塔爾投資局持19.9%,周大福持有16.1%。
事實上,周大福在去年10月29日已將其直接持有的1.15億股利福股份,按每股16.39港元出售,套現18.8億港元。周大福出售之股份,劉鑾鴻承接其中0.69億股,余下0.46億股由獨立第三者承接。兩次交易,周大福合共套現42.7億港元,而扣除上次按每股16.39元增持0.69億股,劉鑾鴻凈套現12.59億港元。
彭博當日曾引述卡塔爾投資局消息人士表示,買家曾與劉鑾鴻商討全面收購利福,惟利福發言人向傳媒否認全購的傳聞。另有消息人士指,對于利福的市值,卡塔爾及劉鑾鴻都認為,其價值遠高過目前240億元的市值水平,不過,全面收購在短期內恐難以實現。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利福主席劉鑾鴻希望借助QIA經營英國頂級百貨Harrods和參股Tiffany Co.的經驗,進一步升級旗下崇光(SOGO)和久光的品牌形象,維持增長勢頭。而QIA則希望透過此次入股,建立與香港兩大家族(劉鑾鴻家族和鄭裕彤家族)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由于大股東大幅度減持,利福國際股價在當日早盤“跳水”,一度跌至13.54港元,當日午后股價回穩,最后15分鐘傳出利福可能私有化的消息,股價飆升,收盤報14.80港元,翻漲1.4%。
利福國際是香港零售運營商,在本地及中國內地經營中高檔百貨公司。其在香港最為人熟知的百貨公司,分別為位于銅鑼灣及尖沙咀的SOGO崇光百貨。2001年劉鑾鴻兄弟伙同周大福企業,以35億港元購入銅鑼灣崇光百貨物業及崇光商標使用權,并于2004年按每股8.3元發售27.7%股權上市,市值約62億港元。其后在尖沙咀新世界中心建立分店,并于2005年配售1億股新股,集資約12.5億港元,進軍國內零售物業市場。經過2007年9月底一拆一后,現時總發行股份約16.3億股,按出售予卡塔爾投資局的作價計算,市值約為240億港元。市場預期,利福截至今年底年度盈利約21億港元,出售作價相當于2014年市盈率11.4倍。以一家主要以零售店面為自主經營的百貨商來說,這個作價較為便宜。
而對于本次入股的主角卡塔爾投資局,據英國《金融時報》知情人士稱,價值6.16億美元的投資,只是QIA在全亞洲150億美元全新投資計劃的起步,該計劃重點考察目標瞄準了中國內地、日本和韓國。
卡塔爾投資局表示,入股利福國際將豐富該基金在零售消費領域的組合,并與旗下包括英國零售商Harrods和美國Tiffany Co.在內的其他高端投資,起到有益的互補作用。他透露,會在亞洲進行多元化投資。
對于本港的投資前景,卡塔爾表示,不會因為近期“占中事件”影響對本港投資市場的信心,是次入股利福將有利于擴大投資組合。
大家較為陌生的卡塔爾投資局,為中東最大主權基金,其全球投資包括瑞信集團、倫敦證券交易所、英國希斯羅機場控股、巴克萊及德國大眾等。
在亞洲的投資可追溯至2010年農行上市時,以基礎投資者身份認購28億美元農行H股的股份,持有農行68.2億股,并于2011年7月份解禁。數據顯示,農行H股當時招股價為每股3.2港元,A股招股價為2.68元人民幣。此后的三年期間,QIA均未減持,進入2014年之后,才于4月8日在場內減持農行5,000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3.47港元,涉資1.735億港元。同年8月7日,按平均每股3.73港元,沽出1,768.6萬股農行H股股份。減持后,卡塔爾投資局于農行H股的持股量從17%降至16.94%。
另一邊廂,香港政府統計顯示,自從今年2月錄得零售額四年來首次下跌后,香港零售業總額連續六個月下跌,4月更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直至8月才勉強恢復增長。
香港今年的零售市道增長乏力是不爭的事實,周大福并不是唯一撤離該領域的港資企業。早在3月,李嘉誠將經營數十年的百佳超市24.9%的股權出售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涉資440億港元。而身處尖沙咀核心商圈的香港洲際酒店,傳聞收到整棟作價80億港元的洽購。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銅鑼灣的崇光百貨旗艦店今年首六個月逆市錄得5%的同店銷售增長,跑贏同業;5月舉行的“感謝周”促銷再次刷新紀錄,首日銷售收益就突破1億港元。在數據利好支持下,券商普遍對是次收購反應正面。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表示,QIA入股主要看重目前的低估值,希望長期持有并捕捉下一個上升周期,估值水平短期內缺乏上升動力。周大福全數出售剩余的16%股權,也許只是時間問題。市場最關心劉鑾鴻家族到底會否接盤,類似QIA等第三方財務投資者入股,可能會動搖投資者的信心,很難期望長線基金能實際幫助崇光的運營。
麥格理證券香港及內地消費行業研究主管黃曉齡則認為,崇光百貨對內地客人的銷售額依賴度只有40%,遠低于其他競爭者平均70%的水平;且絕大部分來自自由行而非旅行團,對近期政策風險的敏感度較低。她指出,規模更大的崇光尖沙咀新店11月開幕,加上內地久光百貨的銷售已見底回穩,預料利福旗下百貨的同店銷售和特許經營權收費都將邁入上升軌道。作為長期投資者,QIA正是瞄準了近期估值急跌的時機,趁低吸納優質的零售品牌。麥格理維持利福國際“跑贏大市”的評級,目標價為20.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