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鐵路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隱蔽性強,復雜程度高,而且受到諸多環境因素影響比較大,正是這些特殊性,使其施工難度大,風險性極高,但是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點工程,必須完成基本的建設任務,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規避。本文主要通過對鐵路隧道施工中主要風險因素的介紹,進而探討了其規避措施,希望對鐵路隧道建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鐵路隧道施工;風險因素;規避措施
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每一項鐵路隧道施工任務,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很有必要,但是相關人士應該明確風險與危險的概念,做好相應的區分,只有如此,才能夠有的放矢。在鐵路隧道施工建設整個過程中,無論風險大小,都要認真對待,逐一采取規避措施,因為火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乘客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所以相關人士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
一、鐵路隧道施工中主要風險因素
1、自然環境的風險
鐵路隧道施工是一個漫長的施工過程,在這一施工期間,可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威脅,其中自然環境無疑是最重要的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因素主要體現在水文地質條件方面,因為鐵路隧道持續的路程比較長,會遇到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其越復雜,施工的難度也就越大,其存在的風險如下:
首先,地層層次分布的復雜性,會給施工帶來難度,因為底層層次分布不同,其巖土介質特性也會存在差異,尤其是物理力學方面的性能,差異會更加顯著,一旦巖土介質流動性強,或者粘性比較大,這些都會引發地質災害,也有可能會存在毒氣,進而危害施工人員的健康;其次,水文情況,比如地層含水量以及水位以及水壓等都會影響到施工的進度,再加之,水的腐蝕性比較強,因此還需要做好防腐蝕措施;最后,在施工期間,地層中存在種類不同的障礙物,尤其是周圍建筑的基礎以及各種地下管線,如何在不影響這些重要的障礙物的基礎上,進行施工非常重要。
2、施工期間的風險
施工期間的變動性因素非常多,而且會遇到具體復雜的問題,需要及時的解決,才不至于耽誤施工進度。施工期間的復雜因素包括多方面,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施工技術存在的風險,因為鐵路隧道施工工程并不是一般的建設工程,其對施工技術要求非常嚴格,一旦施工期間技術應用失敗,可能會影響整個施工進度,甚至需要重新進行設計,因為施工環境的復雜性,所以會有很多新工藝或者新技術應用其中,這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一旦失敗將會損失大量的資金成本以及人力物力;其次,施工現場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這可能是施工期間所遇到的最普遍的風險因素,比如地質資料沒有明確,不能擅自動工,在現場存在毒氣沒有及時釋放或者用電事故,通信信號不穩等;再次,設備存在的風險,設備在施工期間,突出出現故障,停止運行或者施工過程中,某一些施工設備配件沒有準備齊全,機電事故等;最后,原材料存在的風險等,比如施工期間,原材料短缺,或者各種材料所需數量出現混淆,運輸原材料過程中沒有做好防護措施等。
3、工程建設的決策、管理和組織方案的風險
在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期的全壽命周期內,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建設的決策、管理和組織。隧道及地下工程與其他工程項目相比,由于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突出特點,工程投資風險很大,無論是哪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決策、管理和組織問題。從工程立項規劃開始,如何選擇合理的工程建設地址、技術方案、如何減少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何評估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保持整個工程建設的\"綠色\"和可持續性,每一個問題的決策與執行都需要綜合各種的風險和效益。
二、風險分析與規避措施
1、地質條件的變化和對地質認識能力的不足是最大的風險。
地質條件是隧道設計最重要的基礎。目前各設計院普遍采用由區域地質到工點地質,由宏觀到微觀的認識方法進行地質工作。對于地質條件復雜的隧道,有的還在勘測過程中增加了\"地質工作子階段\"或\"加深地質工作\"的工作安排。重要隧道的綜合勘探、深孔鉆探工作和施工過程中的地質超前預報等工作都得到了重視和加強。各設計院的勘探裝備也有了質的提高,普遍配置各式鉆機和各種現代物探儀器。隨著勘探手段的更新和大量的經驗積累,設計院對地質的認識及判斷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雖然如此,因受超前投入與收益相對平衡的影響,設計階段的地質工作不可能盡善盡美,局部的地質工作和對地質認識能力需要在施工過程中不斷提高。
2、采用先進測試技術,及時反饋信息,以防范風險提高信息保證
隧道工程界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到\"動態化設計,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一些地質條件復雜或重要的隧道,學校、科研、廠商和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一起開展技術攻關,研制出了實用的測試儀器,開發出了先進的測試技術,為隧道工程施工實施信息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為防范風險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證。
3、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法,為化解風險提供有力保證
《鐵路隧道施工規范》規定:\"選擇施工方法,應以地質條件為主,結合隧道長度、斷面、結構類型、工期要求、施工技術力量、機械設備情況和經濟效益等,綜合確定,并優先采用噴錨構筑法。對地質變化較大的隧道,選擇的施工方法要有較多適應性,以便在圍巖變化時易于變換施工方法而較少地影響施工進度。變換施工方法時,應有過渡措施。\"這為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選擇指明了方向。隨著隧道工程施工技術的長足進步,新的施工方法層出不窮,針對特定的隧道工程,如何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施工單位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大量的事實證明,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夠化解因\"地質條件的變化和對地質認識能力的不足\"所帶來的風險,而且還能夠鍛煉隊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4、建設一支懂管理、精技術、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實現風險管理的智力保障
實施了風險管理的隧道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橋梁、路基等工程的管理,管理工程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被動變為主動。靜態管理條件下,處在現場的施工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發現地質條件與設計有出入時,僅有提出變更的權利,而沒有變更的決定權利,一項Ⅲ類變更設計要經過施工單位提出召集設計、監理等有關人員現場踏勘調研再作決定,從提出到解決至少需要半天時間,如果是Ⅰ、Ⅱ類變更程序則更加復雜。有些時候就因為這種決定的延誤或判斷的失誤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動態管理條件下,設計單位經過勘測、設計,提供的是\"預設計\"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根據現場采集的各類信息,通過處理、反饋,及時修正\"預設計\",動態地控制施工全過程,設計和施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也就是:信息準確,反饋及時,措施適應,決策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任何鐵路隧道施工都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風險,為了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參與施工的人員必須實現采取規避措施,了解地質水文情況,在此基礎上,做好施工現場工作,可以適當的放寬權限,給予工程人員一定的權利,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可以現場及時解決,另外,相關人員還應該明確風險管理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具體的目標,之后再進行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許愷,周順華.翅膀溝鐵路隧道施工變形監測網方案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02)
[2]徐晉蓉.淺析鐵路隧道施工中的工程質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8(12)
[3]方樂.試析復雜地質條件下鐵路隧道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0)
[3]蔣曉甲.風險管理在高速鐵路隧道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