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近幾年,我國城市建筑逐漸逐年增多,使得建筑行業的發展步步提升。但是建筑的增加也使得建筑結構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就我國建筑的發展實際狀況而言,建筑結構設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建筑的整體質量和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本文就建筑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問題
我國建筑行業在最近的幾年發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城市中的建筑逐漸增多,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但是在建筑行業的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的問題,尤其是建筑結構設計的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使得建筑的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豆腐渣工程由此得來。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保障建筑的質量,就要對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以提高建筑的安全。
1.樓板設計問題
在建筑設計中,樓板設計是基礎環節。樓板是建筑建造的基礎部分。在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者們通常會將樓板設置在墻面與承重墻之間,通過樓板的板面將建筑的壓力均勻分散在承重墻、柱之上,這樣能夠有效保障建筑的穩定。但是如果樓板的設計存在不合理現象,那么就會使得墻體承重力出現極大的問題,從而導致墻體的受力不均勻,使得建筑出現失衡現象。一般而言,樓板是設置在不同的承重強之間,起到壓力分散的作用。但是有的施工單位卻將普通的墻體作為承重墻使用,在其中安置樓板。樓板的承重能力是有限的,其不能夠承載大部分的壓力,而普通的墻體通常是用來進行外觀設計的,在使用功能上比較突出,其所能夠承受的壓力較小,將樓板設置普通墻體之間,樓板所承受到的壓力就會加大,久而久之,樓板就會出現裂痕,從而使得建筑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2.地基與基礎設計問題
在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者們通常只對地面上的建筑部分進行詳細的檢驗和設計,對于地基和基礎的設計不夠。任何的建筑都離不開地基的設計,但是就我國目前地基的設計處理現狀來說,地基的處理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的建筑設計者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對地基進行處理,這樣的地基處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有些地基由于處理不當,其很容易出現裂縫或者是沉陷等問題,這樣就會對建筑的整體結構造成一定的危害。建筑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的不同使得建筑的結構設計也不盡相同,建筑結構的不同會使得建筑地基的設計要求也不同,而且地質特點的不同,對地基的處理方式也要不同。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多方面的因素,對建筑地基的設計環境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對當地的地質特點做到了解,優化地基處理技術,以保障地基施工的質量。
地基在施工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換土墊層影響因素。在很多的施工單位中,由于設計者對地基換土墊層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在對其進行處理的時,往往只是憑借經驗來進行地基換土墊層的施工處理,以至于地基很容易出現沉陷的現象。因此,要加強設計者的自身認識,了解地基換土墊層的重要性,對地基的承重力做到了解。可以對地基進行必要的加固處理,將地基萬挖掘到一定深度之后,在地基下鋪設一層砂石,這樣就能夠有效提高地基的承重力。但是在這一步驟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墊砂石工作時,期間未對砂石層的寬度、厚度以及鋪墊砂石層的深度進行確定,這樣做既不安全也不經濟。
3.構造柱設計問題
構造柱在磚混結構建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墻壁的抗剪能力,同時與圄梁的連接結構使得墻體裂縫不能進一步展開,維持了縱向承載力,使建筑具有較好的抗震功能。構造柱雖然有承重作用,作用巨大,但構造柱不是承重柱,不能將其當作承重柱用,現實中很多設計都違背了這一原則。構造柱當做承重柱以后,不但不能起到防震作用,反而會成為地震時房屋損毀的罪魁禍首。因為當作承重柱后,構造柱提前受力,降低了應有的對建筑物各結構的拉結和約束總用,一旦遭受地震,首先應力集中,很容易損壞。
4框架結構設計
框架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是:注重框架的橫向設計而忽視了縱向設計。國家對于現在建筑的抗震要求有所提升,不只單單要求建筑的橫向抗震,必須也要有縱向抗震作用。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于樓房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層樓房已是常見,縱向抗震是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但是實際設計時,為了簡便省時,設計師一般會將樓房的縱向結構假想成連續梁進行設計,樓層不同承重也會不同,但是抗震設計卻是相同,縱向結構的配筋、梁柱節點的強度設計無法與地震抗衡。由于沒有考慮地震的縱向作用,在實際設計中經常出現梁的支座負筋,跨中縱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現象。
5.承重柱設計問題
承重柱設計的主要問題是承重截面太小,無法滿足要求。承重柱截面太小是最常見的問題。在建筑中我們很少發現承重柱截面過大現象,即使非常龐大的一個建筑,里面的承重截面也是很小。這是因為房屋的建筑者和需求者都希望得到美觀、大方的效果,如果承重柱按照實際承重進行設計,那么很可能墻體表面就會有很大出殼,影響整體效果。但是承重截面設計太小的直接后果就是梁柱線剛度比加大,這樣設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受力時,懸梁與柱子交界處會因為受力面積太小,造成壓強過大,從而產生裂縫,時間久了有發生倒塌的危險,在遭受地震時情況更加危險。
6.連續梁設計問題
連續梁設計的主要問題是設計者將連續梁按單梁進行設計。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房屋的陽臺邊梁設計上。房屋陽臺邊梁所承受重力、負荷較小,設計者抓住這一點在進行設計時便將連續梁按照單梁在圖紙上進行設計,省時省力,但是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將是建筑施工時在梁的支座處上部配置的負筋量將遠遠小于連續梁的狀況。這樣做的后果將是梁的支座處受拉區拉力明顯增大,經過一段時間支座處受拉區便會出現豎向裂縫,經過發展最后梁上部欄板處也會出現明顯的豎向裂縫。如果邊梁長度較小,這個問題導致的后果不會非常嚴重,但是如果邊梁很長,自身質量很大,再加上外界應力,那么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并且陽臺邊梁多數直接暴露在室外,會經歷四季環境變遷,受到風吹日曬,溫度變化較大,對梁的收縮性能要求較高。當連續梁按照單梁設計以后,溫度發生變化時梁體進行伸縮,但是由于是單梁連接,其伸縮受到另外一個單梁的約束,同時在一定范圍內也會受到挑梁的約束,從而在梁體產生伸縮應力,致使梁的整個支座附近沿整個梁截面四周裂縫貫通,梁體的剛性降低,成為松散的小支撐塊,承重能力嚴重下降,直接影響使用安全。
7.結語
房屋是人們居住、生活或者公司生產、發展的場所,必須重視其安全性、可靠性。房屋建筑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問題。房屋建筑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必須持嚴謹、負責的態度對房屋進行系統、綜合、細致的設計,既能從大的方向把握整體,也要能夠發現建筑中的細小問題。房屋的建筑施工者,必須遵循設計方案,嚴格按照建筑要求、國家標準進行施工,杜絕偷工減料,嚴禁經驗主義。本文通過對建筑結構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為建筑設計者、施工者指明了改善目標,對于建筑工程的改善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徐慧.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J].規劃與設計,2013(、)
[2]余文忠.關于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問題分析[J].科技向導,2012(9)
[3]楊士林.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問題淺析[J].建筑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