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是關系到農業、農村、農民利用的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對農業發展而言起到了引導性作用。永勝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發展新型農業是我縣農業發展的需,大力研究以及推廣新的灌溉技術是發展新型農業的必然要求。在實踐中應該大力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范圍,不斷的推進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術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是關系到農業、農村、農民利用的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對農業發展而言起到了引導性作用。永勝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發展新型農業是我縣農業發展的需要,大力研究以及推廣新的灌溉技術是發展新型農業的必然要求。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對灌溉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溉技術直接關系到經濟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基本情況
永勝縣位于滇西北麗江市中部,地理坐標:東經100°22′30″~101°11′37″,北緯25°59′18″~27°04′24″。全縣幅員面積4950km2。永勝縣轄15個鄉鎮147個村民委員會1248個村民小組,截至2012年底統計,全縣總人口39.5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0759萬人,全縣實有耕地面積45.7043萬畝,其中水田19.3607萬畝,旱地26.3436萬畝,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蠶豆、花生、油菜、甘蔗、烤煙、冬早蔬菜等糧經作物,耕地復種指數為171%。
永勝縣境內共有水資源14.9億m3(未含過境流量及程海蓄水量),其中地表徑流11.32億m3,地下徑流3.58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733 m3,但金沙江干流切割較深,過境水源須靠提水才能利用,且成本較高。全縣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36351.6萬m3,占全縣產水量14.9億m3的24.4%,其中地表水22636.6萬m3,地下水4226萬m3,客水9489萬m3。由于海拔及氣象條件的差異,水資源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形成縣內南部干旱,北部水資源相對較多的局面。各灌區按每年的最枯月分析,大部分灌區存在缺水情況。全縣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南片幾個鄉鎮缺水量較大,地下水(泉水)和長流水的利用率較低,工程性缺水狀況比較明顯。
二、我縣農業灌溉中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縣的農業灌溉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廣泛引用新型的灌溉技術,大部分地方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的灌溉方式:畦灌、溝灌、淹灌、漫灌等,每畝灌水定額較高,水量浪費較大。且全縣大部分田間渠道仍然是土渠,修建年代久遠,淤積滲漏嚴重,輸水過程中水量損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數低。我縣水資源總量較大,但可用水量少,大部分為過境水流,且水資源在地區上和時間上的分配也很不均勻,可利用率低。特別是自2009年以來,永勝縣連續四年遭遇特大旱情,不少地方溪河斷流、禾苗焦死、草木枯萎,生產生活用水困難,人民生活遭受嚴重威脅。幾年的旱情讓全縣的缺水問題突顯,節水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農田灌溉用水量大,是節水的重點。
當前我縣在農業生產中對節水灌溉的技術以及新設備的推廣力度太小,高效的節能灌溉措施沒有被大范圍的使用;灌溉區域的產權關系不清楚,管理職能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監督激勵制度,使用調動不靈活。由于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節水灌溉在水資源充足的地區不好改善,大部分農村群眾對新型灌溉工程的創新積極性較低;資金投入太少,灌溉效益太低,由于后期缺少維護設備的資金,對于大范圍的推廣節能新技術受到制約;節水灌溉的工程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不能做到系列化和標準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對設備的使用質量和使用壽命受到影響[1]。為了全縣農業的發展,必須要建設新型農業,大力研究以及推廣新的灌溉技術,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農業水利灌溉的方式探討
(一)低壓管灌技術
低壓管灌技術是使用低壓管道替代溝渠輸水的農業灌溉方式。管道里面的壓力小,對承壓要求不高,在灌溉中基本上使用專門的低壓管,降低了管灌技術的造價。低壓管灌技術的優點主要有:采用低壓的管道進行輸水灌溉,有效避免了水資源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可以有效的增加水資源利用率,減少在灌溉過程的不必要浪費;低壓管灌技術與以往漫灌的方式相比,在同等的水量下,使用低壓管灌方式可以增加土地灌溉面積,增加農產品收入;因為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對于井水灌溉的區域來講,減少了抽水量,節省了地下水;在輸水的速度上,縮短了灌溉周期,能更加有效的為農民增加收入,低壓管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農業投入成本[2]。近幾年來干旱連年發生,水源枯竭, 江河斷流,地下水超采嚴重,因此為節約水資源,有必要在我縣范圍內推廣低壓管灌技術。
(二)渠道防滲技術
在我縣的農業灌溉中,渠道灌溉是最主要的輸水方法,在渠道的輸水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滲漏問題最為普遍,對于節約農業用水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因經濟條件所限以前建成的渠道大部分是土渠,這種土渠滲漏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低,極大地浪費了水資源,影響了農業的健康發展。在實施渠道防滲措施中主要遵守以下規則:減少因為渠道滲水造成的損失,盡可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盡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近幾年來實施的水利血防渠道硬化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都襯砌了大量渠道,減少了渠道漏水,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數,為我縣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三)滴灌技術
滴水灌溉技術是壓力管道系統將水資源輸送到農田中,通過滴管將水一滴滴的深入到植物的根部,使農作物始終保持在最好的含水狀態。滴灌技術和傳統的地面灌溉不同,滴灌節約灌溉的用水量、促進農作物產量提高,是目前節水效果較好的一種灌溉方式。它可以使90%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滴水灌溉過程中可以同時向農作物的根部撒入可溶性肥料,減少肥料的損失,提高肥料效果,并且滴灌技術不受地形的約束,減少了渠道漫灌中出現的水資源浪費問題,減少了勞動力。近幾年來滴灌技術在我縣的產業發展中應用普遍,比如果蔬基地、藥材基地等,效果較好。
(四)噴灌技術
噴灌技術是把由水泵加壓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壓水通過壓力管道送到田間,再經噴頭噴射到空中,形成細小水滴,均勻地灑落在農田,達到灌溉的目的。其優點是灌水均勻,減少輸水損失,少占耕地,節省人力,對地形的適應性強。主要缺點是受風力影響大,設備投資高,水質混濁時容易堵塞噴頭,要做好平常的管理維護工作。噴灌由于對水質要求較高在我縣的農業灌溉中應用較少,主要是在城市綠化帶的澆灌中運用的多一些。
四、我縣農業灌溉發展的方向及要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因地因時制宜,確定今后農業灌溉應該往建立新型農業、大力研究以及推廣新的灌溉技術的方向發展,而要建立新型農業、推廣新的灌溉技術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
在我縣農業灌溉中都是實行有償用水,農民繳納適當的水費。農業灌溉中農民是消費主體,他們已經認識到水是商品,但是他們還沒有認識到水是不可再生的商品,水資源匱乏已經是我們整個社會應該共同面對的一個大問題這個高度上來,他們還普遍認為交錢了就可以買水,節水跟他們沒有關系。所以我們政府部門、水利部門、農業部門、環保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轉變他們的觀念,提高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使他們自覺接受和應用新型節水灌溉技術。
(二)做好規劃設計工作
一個項目能否做好,設計是一個關鍵。要推廣新的灌溉技術就要有新型的設計,水利部門應該嚴格管理灌溉工程的設計工作,設計出高效合理的水利灌溉工程促進農業的發展。我縣水利部門每年都根據上級部門的安排上報節水項目,但主要還局限在產業發展基地這一塊,還未大范圍推廣。
(三)加強水利工程管理
在工程建設中管理工作尤其重要,不管是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管理還是建成后的建后管理都必須做好,否則工程無法發揮正常效益。而長期以來“重建輕管”一直是我們水利工程存在的弊病,特別是灌溉工程中的小型渠道、管道大部分產權不清,管理不明,管理維護責任方不確定,建成幾年后便無法正常使用。因此我們應該在規劃設計階段即載明管理責任方和管理辦法,在建設過程中做好施工管理,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做好建后管理工作,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結語: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項關系到農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程,發展新型農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是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應該用科學發展觀的態度深入貫徹研究,轉變觀念,嚴把設計關,加強建設管理工作,協調好人水關系,妥善的解決合理的需要,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孫鳳宇.關于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7:239.
[2]郭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7: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