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察設計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從當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和管理實踐來看,總體而言施工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與國際先進建設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施工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將對當前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問題;解決措施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施工管理創新。
1、當前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水利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雖然水工建設過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混凝土施工工藝方面的問題
在當去國內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因作業面非常的狹窄,作業方式不合理,很多施工環節靠人工操作、機械化施工建設水平低等,對施工質量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的自身素質、施工技能等,都會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不能合理的施工控制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施工人員自身的技術水平受限、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不到位,也會影響到施工質量。比如,在混凝土添加劑應用過程中,合理應用添加劑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但實踐中卻并非如此,很多施工人員因技術限制難以有效的應用。在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因施工時間控制不當,間隔性的施工作業,可能會造成混凝土表面病害問題的發生。比如,一些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了裂縫、麻面等問題,尤其是混凝土裂縫病害,對混凝土構件產生了不利影響。
1.2 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指澆筑、拆模以及養護等幾個重要的環節,其施工工藝流程具有關聯性特點,任何一環處理不當,都可能會導致整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問題。水利水電工程類型和結構繁多,各部分功能要求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整體施工質量主要取決于水工混凝土自身的施工質量和施工管理。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國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工藝水平低、設計強度小以及監管乏力等問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混凝土項目施工時,分項工程數量比較多,需很多專業同時進行,混凝土施工作業面就會非常的狹窄;同時,機械化水平低、作業流程不合理、不科學等,都會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時,澆筑構件所應用的是泵送混凝土,其坍落度是影響裂縫病害產生的重要原因。大體積構件施工澆筑與成型后,拌合物粗骨料在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緩慢下沉,特別是施工過程中采用振動迫漿方式;水、漿體逐漸上升,粗骨料下沉過程中會受到鋼筋的阻擋,上部混凝土產生拉應力,產生裂縫病害,如下圖所示。
同時,施工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水工混凝土施工質量,這主要是因為水利水電工程擬建地點環境條件比較復雜,加之從業人員技術不夠過硬,對水利水電工程缺乏全面的認知,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上,引入和應用比較遲緩,加之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以致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管理不到位、效率低以及施工進度緩慢等問題,對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2、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問題解決措施
基于以上對當前國內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有效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著的主要問題,可采取如下解決措施。
第一,嚴把施工材料關,優化混凝土配比。對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工程而言,主要由粗骨料、水泥、細骨料以及水和相關添加劑構成,施工過程中應當根據工程結構設計要求合理地選擇配比,并且對砂、水泥以及骨料等材料進行篩選。實踐中可以看到,混凝土配比對混凝土施工質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施工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好不同的材料配比、用水量,并且利用添加泵送劑以及減水劑,降低水灰比、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和水化熱效應,以此來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和抗裂性,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
第二,混凝土施工振搗與澆筑質量管控。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當做好混合料的振搗工作,通常采用的是插入式振搗裝置,在模板邊緣角隅處或者觸及不到的地方,應當強化振搗施工作業。在相同的位置點,持續振搗時間應當在20秒以上。就插入式振搗裝置而言,通常情況下其移動間距應當為半徑的1.5倍左右,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模板和鋼筋碰撞問題。在上述施工操作完成后,利用平板振搗設備對其進行全面的振搗,重疊度控制在10至20厘米范圍之內。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澆筑時應當保持施工操作的連續性;尤其是第二層混凝土必須等到上一層混凝土完全凝結后,才能進行施工操作。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當注意分層澆筑施工作業,澆筑施工時在室外氣溫相對較低的環境下施工;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而言,其澆筑施工時,應當將溫度有效地控制在28攝氏度左右為宜,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產生溫度性裂縫。
第三,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攪拌質量和效率,利用強制式攪拌設備,靠近施工現場,方便混凝土材料運輸和應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當確保運輸時間在混凝土材料初凝時間內,混凝土一定要均勻,不能出現離析等問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其溫度應當控制在 28攝氏度,如上文所述,施工時應當考慮天氣狀況;采用分層澆筑,同時振搗的方式進行施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程度達到要求。在此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混凝土水化效應的影響,在適當濕度和溫度條件下進行施工作業;施工完成后,應當及時進行灑水養護,一般時間應當控制在21至28天,尤其是冬季施工過程中注意加強養護管理,比如用彩膠布、草袋覆蓋保溫,從而實現延長養護之目的,減小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收縮,以免出現裂
縫病害。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施工質量評定時需采用不同齡期養護條件下的抗壓強度進行衡量;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對混凝土工程的抗滲性要求非常的高,因此需注意混凝土收縮性裂縫病害的防治。針對這一問題,實際施工過程中可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預埋一些傳感設備,通過這些設備對混凝土收縮變形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且根據監測到的結果對混凝土裂縫進行及時的修補,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
結語:總而言之,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質量優劣,直接關系著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和應用安全可靠性,因此應當從施工材料、施工工藝以及施工現場的管理等方面著手,將各環節的工作有效的落實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雁.如何加強水利水電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1(2)
[2]李以友.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科技風,2012(25).
[3]岑日晴.水利水電混凝土施工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4)
[4]侯宙.論水利水電混凝土施工技術與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
[5]周文印 水利水電工程砼施工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