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IDF再次移師深圳,是看重深圳的制造環境和整個產業供應鏈的豐富。”英特爾全球副總裁楊敘的話讓人感慨萬千,從MP3、MP4到平板電腦,從手機到上網本,華南的IT廠商追逐一個又一個IT熱點,抓住每一次機會成長的同時,卻遺憾地被冠以“山寨”這一稱謂。當這些江湖氣息頗重的草根廠商遇到高大上的英特爾時,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英特爾大舉南下又意欲何為?本文,將為大家一一道來。
英特爾的芯夢想
英特爾和微軟這兩大IT巨頭,在PC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市場份額,兩者的Wintel聯盟一舉一動都會對PC領域的發展起到深遠影響。但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這兩個在PC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卻不斷遭受市場冷遇。以英特爾為例,其近幾年在PC處理器領域可以說一直壓著AMD打,但在智能移動終端市場,卻不得不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向ARM聯盟爭奪市場占有率。
巨大的投入與市場的冷淡讓英特爾這一科技巨頭多少有些坐不住了,尤其是英特爾總部確立了在平板電腦市場實現4倍增速的目標后,平板電腦成為英特爾今年最大的戰略,而另據坊間傳聞,英特爾2014年全年的資源約有7成投向平板電腦市場。
巨大的銷售壓力讓英特爾不得不謀變,而華南IT企業則成為了英特爾打破智能移動終端市場現有格局的關鍵一環!
以量取勝的華南IT企業
蟻多咬死象!當蘋果牢牢占據中高端平板市場的時候,國產平板卻以數量成為平板電腦普及潮的最大獲利方,1500元內的平板電腦市場被華南IT企業牢牢把持,巨大的出貨量不單單讓昂達、原道這樣的華南IT企業賺得盆的滿缽滿,更催生了全志科技、瑞芯微這樣國產芯片企業的高速成長。相對于在中高端領域同蘋果競爭,還不如放低身段切入中低端市場,以量取勝。
僅2013年一年,華南IT企業生產的白牌平板電腦出貨量就達到了8000萬至1億臺之間,這將占據全球Android平板市場份額的50%以上。對于任何一家提供移動芯片的企業而言,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于苦于打不開平板市場的英特爾而言,更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與機會。
草根與精英的合作
相對于英特爾乃至華碩、三星、宏碁、惠普、戴爾這樣動輒全球戰略、全球市場的高大上企業,華南IT企業多少有些草根的意味,英特爾愿意放下身段來同這些華南IT企業合作,同這些企業龐大的出貨量不無關系。以平板為今年戰略重心,英特爾則為這些華南IT企業準備好了一整套的產品研發、生產乃至后期推廣和銷售配合方案,其向華南IT企業推出的“交鑰匙”模式同聯發科(MTK)在智能手機上同華南手機企業的合作方式類似。華南IT企業雖然依靠低價和代工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但長期以來的紅海競爭也最大限度削減了企業利潤,一臺平板只賺幾塊錢的事情屢見不鮮,低利潤率讓企業無法完善產品品質及產品形象,漸漸陷入一個賠本賺吆喝的亂局。
據悉,英特爾提出的“交鑰匙”解決方案中,除了有核心的硬件和軟件,也包括支持部件的清單、優化的應用程序、支持客戶開發的工具、支持客戶的營銷項目等等配套項目。除產品層面的幫助外,英特爾還會對合作伙伴就企業品牌形象、產品推廣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期獲得華南IT企業的認可和信任。對于英特爾的主動示好,不單單得到昂達、原道這樣血統純正的華南IT企業的認可,更得到NESO(紐索)(訊宜的子品牌)這樣的平板新星的由衷擁護,用訊宜總經理張繼明的話講:“我們只會推出英特爾平臺的平板產品!”
用深圳速度共建技術創新生態圈
“深圳速度”很多時候成為了南方城市發展的代名詞,而華南IT企業體現出的深圳速度同樣折服了英特爾。作為全國創新產業鏈第一線,深圳本土廠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處于整個產業鏈重心位置,就要求本土廠商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與革新意識。深圳產業界的反應速度給英特爾帶來了一些全新的啟示,將英特爾所具備的技術實力,與深圳本土產業鏈所擁有的快速反應相結合,通過落地深圳的中國技術創新生態圈,打造具有更高性價比并具有更快反應速度的產品。英特爾以前每推出一個平臺,跟廠商聯合研發、測試到做出最終產品的周期大概是8到12個月,現在則已經把它減少到6個月以內,更短的甚至只需要2到3個月,產品開發的周期大大縮短。
現在英特爾智能設備創新中心已經組建了專門的支持團隊,面向100多家深圳本地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技術與物料支持。接下來的一年,這一創新中心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英特爾還建立了投資總額達到1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旨在加快平板電腦、智能手機、PC、2合1產品、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及其它相關技術領域智能設備在中國本土的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