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識點的特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及與其他章節的聯系等,對該部分內容的教學給出相應的意見和方法。
關鍵詞:元素;化合物;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一、元素及化合物在高中化學中的地位和存在的問題
元素化合物的內容在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材一共4個章節,其中有兩個章節都是在專門講述元素單質及化合物的相應內容。這部分內容除自身的內容特點之外,與化學其他理論和知識體系也聯系十分密切,是一切化學理論實現的基礎。同時,元素化合物的內容也是高考試題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試題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載體,涉及元素化合物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與制備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以元素化合物性質、變化為主的實驗試題,更是頻頻出現。然而,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內容龐雜瑣碎,涉及的化學現象和反應方程式較多,容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全面掌握而有所遺漏。尤其在高一第一學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涉及的化學理論還比較少,所以很容易將這部分理論知識孤立開來,不成體系。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挫敗感而影響接下來的學習。因此,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授課思路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學好元素化合物的相應內容。
二、分析問題,從知識特點入手
(1)依據課程標準準確劃定教學內容。《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常見的化學物質時,要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和化學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準確劃定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不要過多拓展。元素化合物知識多而瑣碎,除了教材與課標要求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更深入復雜的知識點。但考試的時候,多以信息題的形式延伸,完全可以依靠已有的理論和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內容。因此,要引導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理論內容,學會由此及彼,并掌握此類問題的答題方法與技巧,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2)注重實驗在本部分學習中的重要性。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實驗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合理運用實驗,幫助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記憶和掌握。明確直觀的實驗現象,能幫助學生把復雜瑣碎的元素基礎知識理論從枯燥繁雜的數值方程式記憶,上升為生動有趣的實驗現象和內容。這樣的記憶,既深刻又不容易與其他內容相混淆,既能從理論來推導實驗,又能用實踐來印證理論,幫助學生固化知識點。其次,生動而有趣的實驗,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在鐵元素及化合物性質內容講解的過程中,可將實驗設計為小魔術。以二價鐵三價鐵的相互轉化及與KSCN顯色等實驗內容為基礎,將“水”變成“血”,還可將“血”變成“水”。現象明確,印象深刻,幫助學生深入挖掘內在的理論基礎,使各知識點不再孤立開來,變得生動形象。最后,豐富的實驗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化學教育的根本不是要讓學生去學,而是去用。以元素化合物為基礎的實驗內容,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從中受到啟發。熟練而巧妙地運用好元素化合物部分內容的相應實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元素化合物知識點龐雜,包括各種元素單質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常見反應、實驗現象及特殊表象。除此之外,元素化合物內容也與高中教材中其他章節的知識點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認真梳理每一種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識點以及與其他理論之間的聯系,才能夠全面準確有效地學好此部分的內容。研究表明,學生在元素化合物方面學習存在的問題有:不能熟練運用合適的方法來記憶元素化合物知識,物質性質容易混淆,反應方程式記不住、不會寫;不能熟練運用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不能從多種角度來建立聯系點,歸納總結知識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記憶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針對性策略,引導學生自我建立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科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能力。
(4)抓共性,找規律,抓特性。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因此只要牢牢把握好其中的共性,就可以大大減少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兩者分別屬于碳族和氧族常見的化合物,相同點是都屬于酸性氧化物,因此,在某些化學反應中可以對比練習著記憶。例如,兩者與誰都能直接生成相應的含氧酸且產物不穩定,易分解,并且兩者都能夠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現象是先渾濁,后澄清。有如此多的相同點,就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區分鑒別兩種氣體,從而找出兩種氣體各自的特性,使知識豐滿起來。
(5)密切聯系社會,聯系生活。化學來源于生活,學好化學并正確熟練應用化學,同樣也能服務于生活。元素化合物內容可以說是化學研究的基礎,本身就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教材中章節的設置,也以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課題的引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如:“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節,也是以空氣質量日報的三項指標為引子,引出常見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及它們的生活來源和危害。因此,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定要引導學生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
總之,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知識點準確,幫助學生形成直觀好記的知識體系,聯系生活配以直觀的教學實驗,不斷滲透學科思想培養學生思考總結探究的能力,才能形成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張華.高考化學規律巧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4]王冬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化學新課程中的運用[J].湖北師
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黑龍江省大慶一中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