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可以預見未來的國際競爭焦點將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是科技人才的競爭。如何應對這種激烈的競爭,使我們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在教育,而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教師。21世紀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具備下面的素質結構。
一、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轉變教師的角色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綜合人才,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全面推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的基本保證。21世界的中學物理教師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吸收、選擇、整理信息,帶領學生掌握人類已形成的認知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中不斷探索、進取。他們不僅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學生自我完善,成才成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必然是多能型的教師。
二、教師要有合理的完整的新的知識結構
物理學的任何知識,現象、事實、物理定律、理論等,都必然涉及實驗基礎、邏輯體系、數學表達、思想方法等。因此,作為中學物理教師,要具有內容豐富、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是物理教師培養出創造型人才的基礎,這是教師觀念、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的主要來源。同時,教師只有了解有關創造活動的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科技創造的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識以及學科的綜合知識,才能有效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造活動。
三、物理教師應該掌握信息技術(IT技術)
21世紀是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時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必然會對傳統學科教育產生沖擊和影響。①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許多物理實驗比較難做,不容易操作。通過FLASH制作動畫在屏幕上演示,學生容易建立起感性認識,難點易于突破。在電腦模擬下,學生感受到抽象與具體、動與靜的結合,課堂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②計算機技術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個性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學生可根據學習的需要,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學生通過主動做實驗、主動探究,培養科學探究品質。③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體驗知識產生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網絡虛擬與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在活動中培養能力。
四、要盡可能地掌握多種外語
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作為基礎學科的物理教師就得掌握信息技術,精通一門或幾門外語。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和掌握物理學科發展進程、物理學前沿動態等等。掌握多種外語不但是外語教師的事,同時也是擺在物理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五、教師能力結構
沒有知識不能勝任教學工作,僅有專業知識未必勝任教師工作。作為合格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能力。①教學設計能力。物理教學設計能力是指物理教師在課前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對教學過程進行最優化組合設計,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其具體內容包括確定教學“三維”目標,分析教學內容,設計和選擇教學方法,對教學的反思等等。②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沒有生動、活潑的物理教學語言,教學質量是不會提高的,稱職教師的語言應是有聲語言與態勢語言、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最優化組合。只有充分調動各種語言,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③課堂的駕馭能力。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具備上述幾種能力外,還應具有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能力,具有課堂調控能力,能調動學生參與各種活動。④教學測量與評價的能力。教學測量與評價是檢驗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既是對教師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又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教師測評能力包括作業布置、批改、講評、編制試卷的技能以及綜合評判的技能。除此之外,稱職教師還要具備有效協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能力、問題研究與解決的能力、創新性思維與實踐的能力、批判性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等。
總之,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物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必須具有豐富、合理的能力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愉快地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
(黑龍江省樺南縣教育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