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產物,它要求教學中注重學生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要充分重視情感因素的挖掘,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以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以及主動探究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遵循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將情感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積極為學生營造氛圍,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共同發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傳統教學僅僅局限于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課堂活動單調而枯燥,這既不利于學科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新課改強調教學活動要注重情感方向的信息交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情感教育,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從而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既是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同時,情感教育也有助于學生意志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幫助學生克服對英語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學生只有在情感上得到了愉悅,才能讓自己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思維得到激發,從而促進自己主動地學習。
二、挖掘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教材是聯系師生活動的重要平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首先,是英語教材。教材內容取材豐富,形式多樣,且時代性和思想性并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魅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去感悟、體驗教材中的顯性或隱性情感,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是教師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以生動的語言、飽滿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再次,是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是學習主體,但其情感具有不穩定性,學習中易沖動、急躁、動怒等等。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耐心引導,循循善誘,變學生的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從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巧用導入環節激發情感。導入是課堂的起始環節,良好的課堂導入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行初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都相對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聽說讀寫的訓練,Warming up部分主要是看圖討論、情境對話等內容。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大腦風暴(Brainstorm)來吸引學生參與,并以此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讓學生懷著好奇心理和探究激情進入新課的學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2)關注教學過程維持情感。教學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狀態,注重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并進行有效交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輕松,心理愉悅,情感積極,對問題的思考往往也會思維敏銳,效果明顯。同時,教師也要合理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思想得到及時交流,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際,發展其運用英語的能力。
(3)優化結束環節延續情感。課堂的結束環節,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視。殊不知,在課堂結束之際,如果教師能夠花一些心思,捕捉時機,優化小結,可以延續學生一堂課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更高層次的需求,讓學生在課后自覺主動地去收集資料,討論問題,從而真正讓課堂得到有效延伸,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踐行新課改理念,不斷完善自己的英語教學,為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而努力。
(甘肅省蘭州市第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