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民營銀行試點的傳聞,終于在3月初成為現實。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在各地轉報推薦的試點方案中,擇優確定了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將由參與設計試點方案的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均瑤、復星、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10家民營資本參與試點工作。
首批民營銀行其實是“戴著鐐銬跳舞”,并非可以從事銀行的一切業務。銀監會披露,試點方案分四種模式:一種是小存小貸模式,以吸收小額存款、發放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第二種是大存小貸模式,以大額存款、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第三種是公存公貸模式,只有對公業務,為中小微企業主服務;第四種是特定區域存貸款模式,只在如自貿區等特定地點開設。
業務限制的政策目的是,既讓民營銀行專注于小微業務,又可以在存款保險制度等“基礎設施”尚未建立時,降低其經營風險。可見,監管部門在短期內很難大范圍放開準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