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植物景觀模塊化的定義,結合各地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實例,著重闡述了不同類型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配置形式,提取植物景觀模塊,快速有效地應用到植物景觀設計中,旨在為其他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景觀模塊;植物景觀配置;建筑入戶;居住區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4-08250-02
Residential Building Entrance Plant Landscape Modularization Design Research
HUO Lili(Pal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Based on definition of plant landscape modularization, combined with cases of building entrance plants in residential area,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about different styles of building entrance was elaborated, the plant landscape modules were extracted, which can b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used i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entrance plants other residential area.
Key wordsPlants landscape module; Plants landscape design; Building entrance; Residential area
古代就有在庭院前后植樹種花的先例,例如“東種桃柳西種榆”“南種梅棗北杏梨”“門前植桂”等種植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國情下,大城市人口密集度較高,居住區植物景觀成為人們出門最先密切接觸自然的環境,建筑入戶作為居住區環境營造和植物配置重要的一環,與居民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關。研究主要探討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營造建筑入戶植物景觀配置形式,形成植物景觀配置模塊,旨在為其他同等風格的居住區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1植物景觀模塊化定義
模塊化是指運用標準化原理和科學方法,通過對某一類產品或系統的分析研究,把其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單元分離出來,進行統一、歸并、簡化,得到以通用單元的形式獨立存在的通用模塊[1]。植物景觀模塊主要是以硬質景觀為鋪墊,以植物材料為主,從景觀設計中提煉出來,進而可以應用到景觀設計中進行組裝的各種組裝部件[2]。根據居住區不同的建筑入戶形式,構成不同的植物景觀模塊,主要分為高層居住區和別墅居住區建筑入戶模塊,這些植物景觀模塊從比較優美的植物景觀中提取,制成植物景觀模塊,對其中的植物進行相對應的替換,在同等風格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設計中,直接引用參考,達到快速高效設計的目的。
2居住區植物景觀配置原則
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是指在居住區綠地上合理利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為主要景觀素材,結合“水”、“地形”等造園素材,合理地遵循配置原則,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使之成為具有較高美學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等豐富內涵的活的動態景觀綜合體[3],主要配置原則有以下幾點:①喬灌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結合,適當地配置和點綴花卉草坪,模擬適合該區域自然的喬、灌、草、地被復合群落結構[4],形成既有美學特性,又有生物學特性的植物景觀群落。②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③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的組合與協調,依據植物的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5]。④選擇鄉土樹種和無明顯病蟲害,無明顯毒性的樹種,同時可適當引用一些新優品種,增加居住區景觀特色。⑤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采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3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配置研究
3.1高層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配置高層居住區人口密度較大,建筑周邊植物種植要考慮南北朝向和窗口的位置關系,在靠近窗口處不宜種植高大的喬木,以低矮灌木、地被為宜,保證采光。窗口周圍的高大喬木宜選擇枝干稀疏、落葉的樹種,建筑周邊喬木與建筑的距離應大于喬木高度。
成都“玫瑰郡”高層居住區建筑入戶(圖1)的特點是平滑直入式、無臺階、入戶道路較寬。景觀配置主要采用了喬木(樸樹、杜英、白蘭)+喬灌(枇杷、桂花)+灌木球類(山茶、海桐球、紅繼木球、石楠球)+灌木地被(海桐、八角金盤、紅繼木、金葉假連翹、珊瑚綠籬)。景觀配置中,樸樹和杜英形成骨架樹,高度較高,中層樹木較小,郁閉度較低,便于樓層采光,下層視線平齊高度植物配置豐富,吸引眼球。
寧波“水岸楓情”高層居住區建筑入戶(圖2)的特點是臺階入戶和殘疾人坡道入戶相結合。景觀配置主要采用了喬木(樂昌含笑)+喬灌(楊梅、桂花、黃金槐、紅楓)+灌木球類(紅葉石楠、紅繼木球)+灌木地被(毛鵑、紫鵑、金葉女貞等)。在此植物配置中,地被植物收邊處點綴毛球,殘坡外圍種植的楊梅適當起到遮擋、美化作用,樂昌含笑作為骨架樹木,搭配常綠樹楊梅和桂花、落葉樹黃金槐和紅楓,桂花既增加了綠量,又增加了香味。桂花適合種植在建筑入戶處,黃金槐和紅楓保證了景觀色彩的豐富,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該植物景觀模塊可以應用到同等風格的建筑入戶處。
杭州“金色海岸”高層居住區建筑入戶(圖3)的特點是建筑入戶周邊環水,置石較多,此處植物景觀主要以棕櫚科植物(華盛頓棕櫚、加拿利海棗)為主,搭配灌木球類(山茶球、含笑球)和灌木地被(紅繼木、南天竹、紫鵑等)。景觀配置具有南方風情,華盛頓棕櫚高低錯落,豐富空間;加拿利海棗靠近窗口,較為低矮,豐富了下層景觀。建筑轉角處的綠量較大,軟化了建筑邊線,形成優美的植物景觀。該植物景觀模塊可以應用到周邊環水同等風格的建筑入戶處。
圖1“玫瑰郡”建筑入戶圖2“水岸楓情”建筑入戶圖3“金色海岸”建筑入戶3.2別墅居住區建筑入戶植物景觀配置在別墅區建筑入戶植物配置中,靠近窗口的位置宜選擇一些體量較小的灌木球。小灌木球距離墻體的位置不應小于0.8 m、門窗外宜植低矮花灌木,若門窗的外側要種植一些體量較大的喬木,則要盡量選擇一些枝干稀疏、落葉的樹種,且喬木與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喬木高度(建筑物南側),同時應當控制落葉與常綠樹種的比例。
北京“御湯山”別墅居住區建筑入戶(圖4)無庭院,人行出入口與車庫出入口連在一起。主要植物應用是喬木(雪松、云杉、望春玉蘭、元寶楓、蒙古櫟等)+喬灌(榆葉梅、紫薇、丁香、櫻花等)+灌木球類(連翹、月季、金葉女貞球)+灌木地被(紫葉小檗、大葉黃楊、銀邊芒、鳶尾、時花)。此入戶綠地組團較大,骨架樹雪松增加了綠化量,同時是別墅庭院的軟景分界線,蒙古櫟和叢生元寶楓相互映襯,入戶道路兩側時花點綴清新宜人,色彩對比鮮明,形成視線的焦點,在同等風格建筑入戶處可以應用此植物景觀模塊。
杭州綠城“桃花源”別墅區某建筑入戶(圖5)庭院界限明顯,植物主要應用是喬木(黃連木)+喬灌(金枝國槐、桂花)+灌木球類(山茶、南天竹、結香、金鐘花、紫荊、厚皮香、紅繼木球)+灌木地被(金葉女貞、金絲桃、毛鵑及花境植物)。此入戶處黃連木和桂花構成植物空間,下層植物采取花境式種植,左右兩邊相互映襯但不嚴格對稱,靠近入戶臺階兩側的小喬木株型飽滿、種植色彩鮮艷的植物增加入戶的可識別度。在同等風格的庭院入戶處,應用此植物景觀模塊,植物可稍做替換,例如用黃金槐代替紅楓,構造同等風格不同景觀。
圖4“御湯山”建筑入戶杭州千島湖“湖濱花園”別墅區為獨棟別墅,庭院界限明顯,入戶處(圖6)植物主要應用是喬木(樸樹、國槐)+喬灌(華盛頓棕櫚、金桂、楊梅、三角楓、紫薇)+灌木球類(加拿利海棗、布迪椰子、蘇鐵、金葉女貞球、毛鵑球、紅繼木球等)+灌木地被(珊瑚綠籬、紅繼木、金葉女貞、毛鵑、紫鵑等)。此入戶處以棕櫚科植物和落葉喬木構成空間,襯托高端大氣風格。為營造庭院私密感,圍墻內側和庭院與庭院之間用綠籬做圍擋,地被植物的最外側用草坪做包邊,但是草坪不宜太窄,以便于后期的養護管理。
圖5綠城“桃花源”建筑入戶圖6“湖濱花園”建筑入戶
4結語
在現代居住區植物景觀營造中,植物景觀配置依然受到地域環境、人文景觀、造價等多種因素影響,建筑入戶植物景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該研究植物景觀模塊只列舉其中一些風格,只要堅持植物配置基本原則,相信一定能快速設計出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滿足自然生態和美學特性的植物景觀綜合體。
參考文獻
[1] 賈延林.模塊化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 孔磊.中國城鎮居住區景觀模塊化設計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3] 胡俊.南京市居住區植物景觀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4] 李華芹.現代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探析[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5] 金濤,楊永勝.居住區環境與景觀設計營建[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