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一座橋。搭建起通向過往的路。橋的這頭是我,橋的那頭是我的母校一電子科大。
依然記不清當初是為什么選擇這所大學了,抑或僅僅因為她是一所眾生向往的名校,抑或因為這世界上本身就存在一種冥冥中難以言明的緣分。
畢業后,再次回到學校已經是三年后了。趁著出差之際,到學校走一走。電子科大的主樓,還是那般氣勢宏偉,作為四川省所有高校中最宏大的建筑,果然名不虛傳。整排的建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像是氣質森嚴的歐洲議會廳。
漫步而行,那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龐上泛著無憂無慮的笑容,同學們嬉笑的聲音,隨著風,夾雜著踏過銀杏樹葉的咔嚓聲,在我耳邊回蕩。多么美好!
從遠處,清晰可見那綠油油的體育場地,與場地邊傲然挺立的黃色銀杏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不少男孩兒穿著短袖短褲在踢著足球,他們奮力奔跑著,巧妙地使用雙腳去贏得勝利。熱情的火焰在秋日里燃燒,想起自己當初也是那般活力四射,在球場上賣力奔跑著,毫無畏懼。
圖書館前的湖水還是那般碧波蕩漾,在秋日的太陽下泛著光。依稀可見幾個學生抱著筆記本電腦從圖書館里走出來。圖書館總是給人一種靜謐神圣的感覺,那里的空氣似乎都是靜止的。人們自覺地降低了自己說話的分貝,生怕打擾了別人。和陌生的同學互相陪伴,挑燈夜讀;和靜靜坐著的老師默默守候,淺淺相望。每一頁書聲,每一張面孔,都是那般令人回味。在那樣嚴肅而靜謐的夜里,書本的翻頁聲、燈管發出的嗤嗤聲都足以驚動每一個靈魂。那是一段值得敬畏和稱贊的青蔥歲月。
走進教學樓,與上自習的孩子們擦肩而過,忍不住回頭望望他們手中所持的課本。我就那樣四處張望著,企圖在人群中尋找那些曾經教授我們知識的老師和教育我們做人的輔導員。
就是在這樣一所將“求實求真、大氣大為”作為校訓的學校里,我學會了讓我受益終身的技術知識;我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我學會了如何踏實辦事,精確把握工程系統里的每一個細節。
在走出校園時,我就像個孩子般,笑了。再次回到學校,那宏偉的現代建筑,幽雅的校園環境,濃厚的書香氣息,淳樸的科大學子,都深深地依然觸動著我的心。我想,我的心里從此便住下了一座橋,橋的這頭是我,橋的那頭是我依然深愛的母校——電子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