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常常被視為環境惡化的產物,但實際上,沙漠也是維護地球生態循環的一分子,同時也為人類準備了豐富的能源。如果沒有了沙漠,地球會變得糟糕。
手忙腳亂的生態系統
如果沙漠不見了,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不是該長長地出口氣了?沒那么簡單,新的問題會出現。樹木雖然優點很多,比如能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還可以減少噪聲,但是有的時候也并不是很可愛。它們在捕獲和吸收陽光的同時,還會將熱量傳輸到空氣中,以便自身降溫,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地面溫度升高。
樹木本身雖然可以通過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氣中散發的熱量,可是整個過程極為緩慢,至少要花數十年的時間。由于有了沙漠,整個過程就不會這樣漫長,因為它們反射陽光和輻射的能力較強,有助于散熱,可以起到很快降溫的作用。不僅如此,包括沙塵在內的大氣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太陽輻射,大約能抵消掉因大量工業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升溫值的20%。不得不說,這是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如果沒有沙漠,恐怕森林很難獨自負擔起這樣重的任務。
此外,江海、湖泊蒸發出濕氣到大氣層中,通常是沙漠充當吸收多余濕氣的角色。
酸雨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也給一些植物帶來了滅頂之災。沙漠的消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酸雨光顧地球。
潛力能源的寶庫
如果沒有沙漠,最先郁悶的一定是考古學家。沙漠氣候雖然干燥,卻歷來是考古學家的樂園,因為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文物和化石。缺失了對古化石的研究,我們對遠古生命了解得會更少。
地質學家一定也同樣郁悶。位于非洲的納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它形成于5000多萬年前,保留著很多古老動物和植物的化石,很大程度上幫助地質學家了解了地形地貌的變遷和動植物的進化,可以說,它是一個地質學的圖書館。沒有了這些可以提供標本資源的沙漠,地質學家們將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沙漠里的鹽灘一定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賽車手最懷念的地方,沙漠是核爆炸試驗的理想場所。
如果沒了沙漠,我們的生活也會遭遇資源危機。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帶,沒有沙漠這個天然的儲存室,光靠海底的石油資源,恐怕早在多少年前就已經鬧石油危機了。
不僅是石油,有些礦物也產在如沙漠這樣的干燥地區:鹽灘上有很多水蒸發之后留在表面的地礦物質,如石膏、鹽等。
沙漠盛產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那里少有居民,利于資源開發。總之,地球上如果只有森林的話,我們將損失一大批潛力資源。
令人震撼的大漠之美
馬拉赫塞斯國家公園位于巴西北部的馬倫容州,占地面積300平方公里,公園內布滿了雪白的沙丘和深藍的湖水,堪稱世界一絕,這是沙漠獨有的奇跡。我國內蒙古境內的藍色月亮湖,在粗獷豪放的大漠中猶如一葉扁舟、一面明鏡,湖光沙色交相輝映,它像騰格里沙漠的一顆翡翠,在蒼茫大漠中熠熠生輝。
如果沒有沙漠,我們永遠也見不到那么多的仙人掌品種,也看不到沙漠中特有的沙柳和獨特的灌木植物。
碎石圈也是沙漠的一景,它是一塊大石頭經過數百年熱脹冷縮一次次碎裂后形成的。更不用說沙漠上巖石被風化后壯麗雄偉的景色。
沙漠之所以令人反感,大多是因為它會侵蝕土地,使土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生物的減少、耕地的減少。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沙漠作為一種生態形式,實際上是不大會影響人類的,是人類人為的因素導致了土地沙漠化。完全沒有沙漠的地球不會快樂,沙漠多的地球也不會快樂,把沙漠的面積控制在適合動植物生存的范圍內,才是人類艱巨而又迫切的任務。
(選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0年第9期,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