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是學習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建設和諧校園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目前社會上對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研究尚屬空白,本文從新建高校現存的特殊時期和特殊現狀來分析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嘗試對實現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和探究,對廣泛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新建高校 大學生 雷鋒精神 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Learning from Lei Feng activities norm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college health,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research is still learning from Lei Feng New Colleges norm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currently emp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 Universities existing special times and special status quo to analyze the new university learning from Lei Feng normaliz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new universities attempt to achieve normalization of learning from Lei Feng to analyze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promoting a wide range of learning from Lei Feng normal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Lei Feng sprit; normalization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這是第一次在黨的報告中提出推動學習雷鋒活動常態化,這需要社會每個人都努力將自己的愛心轉化為社會的正能量,深刻體會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校作為學雷鋒活動的重要陣地,理應承擔起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重要責任。新建高校作為高校的新生力量,擁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社會上對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研究尚屬空白,有一定的探究性,對廣泛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1 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現狀
1.1 部分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流于形式
目前部分新建高校在學雷鋒活動中形式簡單,喊喊口號,貼貼標語,組織幾個人簡單“活動”一下,走走過場,對學雷鋒活動突擊化、間斷化、被動化,不深入。通常每年三月份集中開展“運動式”、“臨時性”、“一陣風”的學雷鋒活動,三月一過,活動就基本停止了,呈現出“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里來四月走”的局面,使雷鋒精神只停留在活動表面,沒有深入人心。
1.2 部分新建高校對學雷鋒常態化不夠重視
部分新建高校把時間精力主要放在招生、基建、專業建設、教學等關系學校生存發展的大事上,沒有將雷鋒精神常態化的精神文明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把學雷鋒常態化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和擺在重要工作日程上。
1.3 部分學生對雷鋒精神認識不足
部分學生認為雷鋒過時了,他們崇拜“高富帥”,“白富美”,認為學雷鋒太傻了,怕被人嘲笑,怕惹事上身,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見小偷不敢說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就折射出嚴重的信任危機和道德危機。
2 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必要性
2.1 學雷鋒常態化有利于推動新建高校形成系統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傳統
大學理念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靈魂。一所高校的理念從提出到形成、完善、發展、貫穿于管理、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各個環節,需要很長時間的積淀。新建高校發展的歷史時間較短,發展的思路仍處于探索時期,因而缺乏系統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傳統,致使一些高校常常因為人的變動而引發學校發展方向的變動,另外新建高校大多把校園基礎設施建設視為頭等大事,積極籌集資金建設高標準、高起點的現代化新校區和標志性建筑。但是,新校區和標志性建筑往往缺乏深刻的人文內涵,無法體現學校的理念和文化。雷鋒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性,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將雷鋒精神融入到新建高校對教育理念和文化傳統的建設中,能夠為精神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有利于加快新建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設,促進新建高校的健康發展,學雷鋒常態化應成為新建高校面臨的一項迫切和重要的戰略任務。
2.2 學雷鋒常態化有利于提高新建高校的社會聲譽
在當今社會里,高校的社會聲譽對高等學校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它直接關系到學校對有資歷的學者、教育工作者和優質生源等人才的吸引力和社會資源的競爭能力。新建高校由于建校時間較短,正處在發展階段,因而教師隊伍、骨干學科、專業設置以及教育質量等綜合影響力有限,另外社會上對新建高校的了解不足、認識有誤,致使新建高校的發展比成熟高校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雷鋒精神是在中國人民建設美好生活的實踐中孕育和錘煉出來的高尚精神,是被全社會所推崇的高尚品格,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有利于使新建高校得到社會的認可,提高社會聲譽和知名度,對新建高校的長遠發展有著現實意義。
2.3 學雷鋒常態化有利于對新建高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做正確的引導
新建高校缺少有主導作用的先進校園文化,學生容易受社會不良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在大學生中有相當的市場,一些低俗文化如“厭學風”、“吃喝風”、“網游風”、“戀愛風”等在學生中流行,導致師生交流越來越少,師生感情越來越淡,學校與學生溝通不暢,關系僵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及行為方式產生不良影響。雷鋒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蘊含著愛黨、愛國、愛崗敬業、助人為樂、無私奉獻、艱苦樸素的民族精神,是一種大愛,將雷鋒精神常態化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新風尚,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觀,為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3 實現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的有效途徑
(1)把學雷鋒活動納入新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指標考核體系。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把學雷鋒活動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指標考核體系中,能督促高校把學雷鋒活動當作一項常態的工作來抓,把雷鋒精神常態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安排、考核中。成立學習踐行雷鋒精神常設領導小組,明確領導責任制, 建立健全學雷鋒活動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考核力度,設置合理的考核指標。通過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更好地來帶動廣大師生學習踐行雷鋒精神系列活動的深入開展。
(2)把雷鋒精神的學習和宣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對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培養健全人格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它理應承擔起傳承雷鋒精神的重任,使得雷鋒精神在高校人才培養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可以在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將雷鋒精神的實質內涵、時代價值、實踐意義融入到教學內容中,用鮮活的榜樣、典型的事例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得到升華,為學雷鋒常態化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同時創新教育模式,可以通過應用典型的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報告教學、觀摩教學、實踐調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為高校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3)把學雷鋒活動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建立完善的評獎評優機制,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把學雷鋒活動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使學雷鋒活動考核具體化,加大對學生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考核力度,把學生參與學雷鋒活動的情況及具體實效記入檔案,并形成合理的德育評分機制。同時將學雷鋒活動納入到評獎評優制度中,作為學生評獎、評優、學生干部任用提拔、入黨等重要依據,引導學生自覺踐行雷鋒精神。在此基礎上,重點抓好學雷鋒典型創評工作,使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為自覺行動,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踐行力。例如,可以設立“雷鋒班級”、“學雷鋒先進個人”、“雷鋒式的好干部”等評獎評優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雷鋒活動的積極性。
(4)完善創新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體系,用志愿服務活動踐行雷鋒精神,打造學雷鋒活動品牌。近年來,志愿服務活動在各地蓬勃興起,志愿者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的精神和雷鋒同志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成立志愿者小分隊,如:郭明義愛心小分隊、青年志愿者小分隊等,搭建“感恩學雷鋒”、“公益學雷鋒”、“創新學雷鋒”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系列學雷鋒活動平臺,打造學雷鋒品牌活動,可以為高校所在城市舉辦的各類賽會提供志愿服務,如2013年全運會,營口奧體中心籃球賽事;2013“星耀萬達·璀璨營口”營口萬達群星演唱會;“走進營口”李杰作品演唱會等,無論哪種形式的志愿活動,都要得到持續、有效、常態化的組織和推進。
(5)創新組織方法,建設濃厚的校園雷鋒文化,使學雷鋒成為師生黨員的自覺行動。把學習雷鋒與校風建設結合起來,使學雷鋒由活動向傳統轉變,逐步形成新建高校的文化傳統。每年開展一次大學生學習雷鋒文化節,包括主題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評選優秀主題班會;德育知識競賽;關注留守兒童、孤兒、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家庭等特殊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暖心活動;書畫作品比賽;邀請雷鋒戰友到校講座;邀請道德模范和學雷鋒道德標兵報告團到校做報告;參觀撫順雷鋒紀念館;到雷鋒雕像前祭奠;詩歌朗誦比賽;讀書沙龍;攝影比賽;暑期社會實踐和歌詠比賽等幾十項系列活動,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使整個校園成為一個德育基地。把學習雷鋒與班風建設結合起來,選任學雷鋒先進典型、品學兼優的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班級當班導,言傳身教,把校園雷鋒文化一屆一屆傳下去,形成傳統。
(6)宣傳方式多元化,充分發揮網絡和新媒體的作用。做好活動的宣傳工作,既有利于弘揚雷鋒精神,教育學生,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又可以讓社會更多地了解、認識新建高校,最終得到社會的認可,形成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校刊校報、媒體、網絡、標語、專欄、廣告等多種形式宣傳雷鋒及雷鋒似的先進人物,以及學雷鋒品牌活動謳歌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的宣傳由平面引向立體,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與持久性,形成崇尚雷鋒精神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新建高校學雷鋒常態化是推進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是新建高校立足長遠發展的時代需要。高校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實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黃力.雷鋒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價值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0.
[2] 王益峰.論志愿服務與雷鋒精神的傳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6).
[3] 王鎖明.論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必然性與實現路徑[J].唯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