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公用房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是高校進行正常的教研、實驗、科研和行政活動的重要物質保障基礎,是高校辦學的基本保障。現今,公用房管理多數沿用以往老式管理模式,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科研力量的逐漸增強,老式管理方式弊端逐漸顯露。新的適應現今學校快速發展的公用房管理模式的提出已經迫在眉睫,高校的公用房管理體制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高校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高校;公用房;管理模式;定額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284-02
高等學校的公用房是特指由國家投資或經批準各單位自籌資金建造,用于學校教學、科研、后勤服務、產業及行政辦公,其產權屬于學校的房屋。是辦好高等學校的必要物質條件,也是學校最重要的辦學資源。
南京郵電大學是首批入選國家“2011計劃”的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工學為主體,以信息學科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學校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共有教學機構20個,行政管理部門21個,教職工2 237人,其中專任教師1 362人,各類在籍生3萬余人。
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是一項既基礎又繁雜,既獨立又與各教學科研緊密相關,既需要實踐性又需要理論性的系統管理工程,要想實現創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探索和更新觀念、內容、方法、體系,提升管理的實效性與合理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科學規劃,力爭開創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校公用房管理的現狀
高校的公用房管理主要是對公共用房實施產權管理、科學配置和保值增值管理,目前有些高校為了做好這塊工作專門設立有房地產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處這樣的專門職能管理部門,也有一些高校把這方面的職能放在了后勤管理處。一些高校在公用房的管理與配置上成立了有校領導任組長、由教學、科研、實驗室管理、資產管理等部門領導參加的校公用房配置領導小組,統領全校的公用房配置與管理,制定學校公用房的管理辦法,資產管理部門在該領導小組的監督和指導下具體負責公用房的配置與管理工作。
在高校大建設和大發展中,一些高校隨著新校區的不斷建成投入使用,各學院和部門的公用房需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公用房的管理過程中普遍做的是加法,公用房的配置矛盾一時被大發展所掩蓋。由于這一管理矛盾暫沒顯現,這些高校都還沒有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更沒有出臺相應的配套管理辦法,公用房的管理與配置還是沒有辦法可依,仍然沿襲行政領導行政決策的辦法。但隨著高校大建設的結束,這些高校公用房管理的矛盾必將顯現。
二、當前我校在公用房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校教研、實驗、科研和行政辦公用房的管理延續了以往老的體制,老的體制中對于公共用房的申請、使用時限、使用范圍和違規行為的處理沒有明確規定,這樣就照成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用房分配繁雜不集中。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國內許多高校都是多校合并辦學,合并后形成了多校區的現狀。我合并辦學后總計有四個校區,其中兩個校區在市區之間相隔4公里,其余兩個校區在郊區之間相隔20余公里,郊區與市區的校區之間相隔20余公里。由此可以看出我校辦學校區多、分部散,導致教學資源安排零散。
第二,公用房基數常年未增加,導致擴大辦學規模后公用房缺口不斷增加。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每年招收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以至于對于教師和高水平科研人才需求和引進人數不斷增加。學校自從搬到新校區至今,新建公用房數量放緩。這樣導致公用房使用缺口不斷的擴大。
第三,新老校區公用房資源緊張與閑置矛盾的問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國內許多高校都是多校合并后形成了多校區的現狀。校區之間的公用房的戰略調整、整合配置使得一些老校區的邊緣化現象無可避免,而且日益嚴重。多校區辦學導致各校區公用房緊張程度明顯不同,主校區公用房十分緊張,使用效率相對較高;而一些老校區公用房使用率較低,而且存在部分長期閑置的現象。
第四,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問題。目前,高校公用房的院校兩極管理體制和機制普遍存在不夠健全、職權不明、觀念滯后的狀況,缺乏“動態調整”的有效機制。按照傳統的理念,學校將公用房無償按需分配給用房單位使用。但是用房分配到學院、單位一級后,學校就喪失了主導權,很難再進行統籌分配,甚至連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都很難,可謂是困難重重。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在免費使用資源的情況下,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后難以避免地會出現的資源濫用、低效率配置的問題,是一種個人理性導致的集體非理性癥狀。
三、新時期提高提高高校公用房管理效率的對策
第一,統籌校區分類,合理規劃校區功能。學校校區統籌管理分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發展和功能規劃。對于我校的校區分散的現實,如何將各校區功能劃分清楚學院分配合理,這將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對于校區分類,要從各校區的大小、地理位置著手。三牌樓校區是最早的校區,占地面積較廣且在市區,對于這個校區主要功能劃分為最大三個學院的研究生學習、科研、生活場所以及學校與外部企業科技園合作基地。鎖金村校區占地面積不大且靠近市區,對于這個校區主要功能劃分為繼續教育學院學生學習與生活場所。其余所有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安排在占地面積最大的仙林校區。江寧校區是待開發的校區,主要用于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
第二,建立合理的公用房分類、定額分配、超額付費原則。公用房按類別劃分為黨政辦公用房、二級教學科研單位公用房(包括辦公用房、科研用房、學科用房、實驗室用房)。對于以上用房實行定額分配,對于各單位低于定額面積部分給與“經濟獎勵”,對于各單位超出定額面積部分收取“房產資源調節費”,對于“房產資源調節費”與“經濟獎勵”的差額將納入學校專項基金。
第三,建立完善的公用房管理制度。學校公用房管理實行學校和學院兩級管理體制,學校成立公用房管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全校公用房的分配、調整以及政策的制定。領導小組成員由校領導及校長辦公室、人事處、教務處、科技處、研究生部、實驗室建設與設備管理處、財務處、后勤管理處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在后勤管理處。各學院成立公用房管理小組,制定并落實本單位公用房管理實施辦法。后勤管理處是學校公用房統一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按學校公用房管理領導小組的決定管理、調配公用房,以及根據各單位的合理需求向校公用房管理領導小組提出公用房分配的相關建議,并負責核定超定額用房單位的房產資源調節費的額度工作。
第四,制定有效且合理的公用房管理辦法。后勤管理處按領導小組核定的分配額度與使用單位簽定“公用房使用協議”后,使用單位即取得公用房使用權。公用房需調整時,使用單位須首先辦理退房手續,并重新簽定新調整公用房的使用協議。調整過程中,未經領導小組批準各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互相轉讓房屋使用權。在使用過程中各單位未經領導小組同意不得將本單位使用的公用房出租給校內外其他單位,不得將本單位使用的公用房用做入股、投資和抵押。違反規定的,學校收回所涉及的房產,并沒收違規所得,同時收取相同數額的房產資源調節費;未經領導小組同意不得將本單位使用的公用房進行改建和擴建。確實需要內部整修時,應事先向職能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附整修方案),經批準后方可施工。公用房裝修時不得破壞房屋結構,侵占公共使用面積。各單位因如有人員變更、工作量變更、增設機構等原因需要增加公用房面積的,由用房單位提出申請,經后勤管理處核算定額,報學校批準后方可執行,增加的面積納入單位公用房總定額面積統一管理,超出單位總定額的用房面積收取房產資源調節費。增加或減少的面積小于15平方米的,暫不作房屋調整,以房產資源調節費調節。
后勤管理處對每間公用房的使用情況建立使用檔案,記錄使用情況,每學期對公用房使用情況進行一次檢查,每年對“公用房使用協議”重新核定一次。各單位公用房變更用途后應及時報后勤管理處備案。為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公共教室內設施的良好使用狀態,未經領導小組批準,各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學校公共用服務房舉辦各類培訓班或從事其他經營性活動,違反者將予以取締,并按收費額度的3倍收取房產資源調節費。公共服務用房的管理單位應協調好公共服務用房的使用,未經領導小組批準,任何個人不得將公共場所外借。經批準外借使用的,應保證用房內各種設施的完好,由于外借使用所造成的各種設施的損壞,由借用單位負責賠償。
職能部門每年對各單位公用房面積重新核算一次,主要核算各單位各類用房總定額與實際占用房屋面積。對于實際占用面積多于本單位定額用房面積的,應令其退出多占用的公用房;如確因工作需要繼續使用的,經領導小組批準后,由職能部門開具公用房資源調節費通知單,交由財務處收取;如連續兩年超面積使用公用房的,加倍計收房產資源調節費。對于實際占用面積少于定額用房面積的,由領導小組根據公用房實際情況予以補足;如確無新的房源,領導小組在新建房屋或房屋調整時予以補足。對于達不到定額面積又明確不申請補足差額面積的單位,領導小組將按差額面積的多少建議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
參考文獻:
[1] 王錫慶,蘇林.淺談目前高校公用房管理的難點問題[J].高校后勤研究,2008,(增刊):76-77.
[2] 黃操.實驗室用房定量分配和有償占用的實踐與收獲[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8,(4):97-98.
[3] 程國倩,羅學平,楊本文.高校公用房管理機制實踐與探索[J].建筑經濟,2010,(4):84-86.
[4] 童燕青,章傳玲,曾胡強,呂衛兵.高等院校固定資產中公用房管理體制建立淺議[J].肇慶學院學報,2005,(1):80-82.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