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是中國國民黨史上,也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組織。河北省井陘縣三青團組織是國民黨三青團組織的一個基層組織之一,團員是三青團組織最基本的必要成份,通過井陘縣三青團組織團員的來源情況,可以窺見三青團組織在全國各地組建時團員來源狀況和團員組成成份,而三青團團員來源和組成成份與后來三青團組織的消失具有重要關系。依據檔案書刊資料,主要對河北省井陘縣三青團組織團員的來源的情況做一些微觀研究,冀圖“以小見大”,對研究全國各地三青團地方組織團員來源情況有所貢獻。
關鍵詞:三青團;團員;來源;河北省;井陘縣
中圖分類號:K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296-02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國家的主人。所以誰爭得了青年,誰就贏得了整個國家。1938年,面對全國人民尤其是大量熱血青年紛紛投奔前線或在后方大力支持抗戰的局面,同時,蔣介石也意識到國民黨日益腐化墮落,內部爭權奪利的現象嚴重,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以求新生。于是,在1938年7月9日正式成立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即“三青團”。盡管蔣介石聲稱組織三青團的目的,“一是為求國民革命新的力量的集中,二是為抗戰建國的成功,三是為三民主義的實現”。但事實卻掩蓋不了蔣介石想通過三青團來和共產黨爭奪青年的意圖。并且,隨著形勢的發展三青團與國民黨爭奪權力的矛盾日益激化,也明顯超出了蔣的預料,最終蔣又于1947年10月不能不下令把三青團合并于國民黨。
三青團雖然從建立到被合并經歷了短短九年的時間,但作為國民黨控制青年的一個特殊組織,一個在當時國民黨派系林立的情況下唯一一個敢于公開大張旗鼓的和國民黨抗衡的政治組織,而且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也無法抹煞一個事實,即三青團造成了蔣經國勢力的迅速崛起。所以說,三青團,是中國國民黨史上,也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組織。研究中國現代史不能不研究國民黨史,而研究國民黨史又不能忽略蔣介石親自建立并曾一度重視的三民主義青年團的歷史。三青團在中央建立總部之后迅速在全國各地建立分部即基層組織,試圖和共產黨爭奪青年。河北省井陘縣三青團組織就是國民黨三青團組織的一個基層組織之一,團員是三青團組織最基本的必要成份。通過井陘縣三青團組織團員的來源情況,可以窺見三青團組織在全國各地組建時團員來源狀況和團員組成成份,而三青團團員來源和組成成份與后來三青團組織的消失具有重要關系。本文依據檔案書刊資料,主要對河北省井陘縣三青團組織團員的來源的情況做了一些微觀研究,冀圖“以小見大”,對研究全國各地三青團地方組織團員來源情況有所貢獻。
三青團井陘分團的團員來源和初期一樣盡量吸收那些有一定資產的富家子弟,同時把各在職人員、各機關人員作為發展對象,生活困苦的貧苦農民一般不被納入入團對象。隨著三青團井陘分團組織的發展,井陘縣一些機關人員或被介紹或自愿加入三青團,如井陘縣保警隊、保安隊人員中“熱心團務”者均加入三青團。縣里師范教員、學生等也被迫入團。三青團所介紹入團人員仍然為與團員有一定關系之人。如三青團井陘分團第五分隊第四次分隊會議上所介紹入團人員有:賈祿亭,井陘縣高家莊人,縣高畢業,時任警察局書記,介紹人為第五分隊副隊長許英修。高織,井陘縣北固底人,肄業于石家莊職業學校,介紹人為第五分隊隊長陳丹枋。陳巧秀,團員蔡維治之妻。高書玉,初中肄業,團員許春之妻[1]。因為所吸收團員基本為在職人員,所以團員多為受過教育之人。有小學畢業、初、高中畢業、職業學校畢業的,個別為大專畢業生。
在職業上,團員以警隊人員占絕大多數,其次為工人,農民則沒人加入三青團的。在文化程度上,團員絕大多數為小學程度,其次為初中程度,也有少量師范、職業學校畢業生,個別大學專科生。
在入團程序上,三青團井陘分團的團員入團程序也和初期一樣混亂不堪,沒有遵循所規定的入團程序即三青團中央先找申請入團者談話,后經分團隊、區隊、支團、分團,再到中央等各級審核的程序。據現在尚在世的當時的河北省井陘縣三青團組織領導蔡維治老先生回憶,三青團井陘籌備處成立之后,其團員的入團手續仍和初期一樣,被介紹人只需在早已準備好的入團志愿表上填寫姓名、家庭、地址、年齡等個人情況,蓋上私章或按上手印,就算經過了入團前的審核了,然后只需等通知參加入團宣誓,宣誓后即算是正式團員了。有些甚至沒有入團宣誓,僅填寫入團志愿表就算正式團員了。團員入團前分隊、區隊等既不派人與其談話,考核其思想狀況;填寫入團志愿表后,亦不必擔心上級團隊再派人進行調查,復核其上報情況是否屬實。入團手續可謂簡單快捷,神速之至!
由于入團手續的簡單化、團員來源的復雜性、入團審核的寬松性,團員的精神面貌雜亂不堪。三青團井陘分團籌備處成立后,為了整頓團隊的紀律,在入團介紹上逐漸做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如令團員在介紹新團員時,要考慮其以前品性、思想狀況,規定介紹人對所介紹之新團員負責等。如1946年7月,三青團井陘分團下令各區、分隊介紹團員時,除將被介紹之人之姓名、年齡、籍貫、學歷、現職說明外,還要求介紹人對被介紹之人的行為負責,如發現被介紹人有問題,介紹人同樣受到處分。11月5日三青團井陘分團籌備處青井字第63號令指出:“對所介紹團員須特別慎重,近查各區隊之入團青年,仍時有品行不端或過去劣跡昭彰、聲明狼藉者。”[2]
盡管三青團井陘分團領導者指令要慎重選擇入團對象,介紹“品行端正”之人入團,但實際上團員仍和以往初建時一樣,不需審核,經人介紹就能入團。至于集體入團的,則更是走形式而已。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于三青團團員的來源混亂、成份復雜,入團手續簡單、入團審核寬松等以至于三青團團員的精神面貌渙散,組織松懈,這與后來三青團組織沒有達到當初組建時的目的并最終被合并不無關系。
參考文獻:
[1] 三青團井陘區隊部史料[Z].石家莊:河北省石家莊市檔案館藏檔案,卷宗號20-1-538.
[2] 三十四年度工作報告[Z].石家莊:河北省石家莊市檔案館藏檔案,卷宗號20-1-488.[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