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船舶工業的發展困境,依靠知識科技注入來滿足市場需求和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已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介紹目前造船市場的現狀和需求特點,并對中國及國外船舶工業目前研發戰略現狀進行分析。基于船舶工業研發的特點和中國船舶工業的現狀,提出中國船舶工業研發戰略的選擇方向。
關鍵詞:船舶工業;研發;戰略
中圖分類號:F426.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052-02
引言
世界造船市場的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有效需求不足,“接單難”將成為各國船舶工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為爭奪有限訂單和謀求本國船舶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只有依靠知識科技的注入,通過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以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和開拓新的市場領域,這已是每個船舶工業利益體的共識。
一、造船市場的現狀和產品需求特點
(一)造船市場的現狀
1.造船市場買賣雙方(船東與船廠)之間的主動權易位,造船市場已由之前的賣方市場,轉變為現在的買方市場。上一輪船市高潮時,船舶需求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船企可以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能力和船舶價格,選擇性接單。但由于經濟危機影響,新建船舶需求量減少,造船產能上升,使造船市場目前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市場決定權將在買賣雙方間易位,船東將具有市場的決定權[1]。
2.船舶原有接單渠道被打破,新的渠道尚在建立中。船舶企業的訂單主要有兩部分組成,相對固定部分和自由市場部分。相對固定部分是船舶企業和船東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以雙方利益和相互信任為基礎,獲得的訂單。船舶企業之前主要是通過與船東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關系,來保證固定部分訂單。固定部分的訂單是船舶企業的主要訂單。但伴隨著造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船東在選購船舶時,將會更多的利用市場中賣方之間的競爭,來達到其利益的最大化。這將使船舶企業接單競爭進入戰國時代。以技術實力為基礎,通過為船東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自由市場競爭中獲得訂單,將會成為船舶企業訂單的主要來源。
(二)造船市場的產品需求特點
1.造船市場在整體過剩的情況下,局部細分市場仍有供不應求的情況。在目前散貨船市場需求縮減的情況下,對液化天然氣船(LNG)、海工裝備、豪華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呈現出較旺盛的需求。整體市場飽和與細分市場需求旺盛,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造船市場的主要特征[2]。
2.為滿足IMO及其他海事組織的要求,對節能環保船舶的需求逐漸上升。日本和歐洲等國積極推動和制定各種海事規范出臺,除節能環保的實際需要外,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3]。但隨著各種規范的逐步生效,各規范的要求,就變成了造船市場新的需求。
3.船舶整體運營經濟性將成為船東的首要關注因素。在不同航運市場情況下,船東對提高船舶運營經濟性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航運市場需求旺盛時期,提高航行速度,增加運輸班次是增加經濟性的主要方法;但在航運需求萎縮的時期,通過減小油耗,提高船舶自身航行的效率,將成為提高經濟性的主要方法。船東提高船舶效能的需求,將會在新建船舶中體現出來。
二、船舶工業的研發戰略現狀
(一)國外船舶工業的研發戰略現狀
在船舶工業面臨嚴峻考驗的情況下,船舶工業各利益體都在根據目前船舶工業的需求特點和自身實際,確定各自不同的研發戰略。
日本的研發戰略主要是側重提高現有船型的經濟性和滿足新規范的要求。日本由于面臨著中國的巨大競爭挑戰,為了盡可能地遏制本國船舶工業向中國的轉移,維持現有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同時保持其造船技術的領導地位,在研發的發展戰略中側重于現有產品的差別化、高附加價值化。基于本國目前的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新規范和標準的制定,提出有利用于自己的應對方法,以此作為開辟新市場,遏制競爭對手的手段[4]。
韓國的研發戰略主要是側重滿足細分市場的新需求。韓國在其研發戰略中特別強調在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的市場拓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韓國造船業通過研發先進船型來提高競爭力,積極進行液化天然氣船(LNG)、游船、客船、海洋工程領域的拓展。試圖以研發新型產品和保持技術獨立性來引導市場,避免對市場的被動響應局面,使韓國船舶工業由目前的以產量為中心的競爭方式向以盈利為中心的工業體系過度[4]。
而巴西、菲律賓等新興造船國家也通過積極吸引外資等手段,促進其成本優勢和國外技術優勢的緊密結合,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產品技術檔次,以期后來居上。
(二)中國船舶工業的研發戰略現狀
中國在上一輪造船市場高潮時,建造門檻最低、技術難度最小的散貨船成為市場需求最大、船價上升最猛、利潤水平最高的主流建造船型,這就使得造船企業沒有熱情去關心高技術船舶的研發。由于企業發展高技術船舶的積極性不高,過于重視短利,高技術領域未保持必須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使船舶技術水平并沒有獲得與市場規模同幅度的提高。高技術船舶方面只能跟隨國外技術的發展,常規船舶方面也僅集中于現有船型的優化,缺乏前瞻性、先導型的技術創新,尤其是概念創新能力與日韓差距明顯。
目前,中國船舶工業已經步入雙重壓力下的轉型期。一方面市場需求和新船價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國內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在成本上升與需求下降的雙重壓力下,船舶工業“接單難”和“盈利難”的問題和矛盾將更加突出,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的發展方式將難以為繼。嚴峻的市場形勢進一步凸顯了中國船舶工業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中國現已逐漸認識到此問題,正在推動船舶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船舶工業產品的研發創新。重點是推進新型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技術船舶的研發;深化對國際新規范、新公約的研究,加快安全環保、節約減排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降低油耗、降低排放等關鍵技術指標上不斷研發與創新;適應全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推進海工裝備的研發工作。
三、船舶工業研發戰略的特點
造船是一個傳統產業,但傳統產業的魅力就在于不斷用先進的理念來完善自身,研發作為船舶工業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有自身發展的特點。
1.船舶工業的研發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擊敗競爭對手并奪取市場訂單為目的。在研發方向選擇時,應明確是否能滿足市場需要,不能沉溺于技術細節,而忽視了研發的最終目的,使研制出的產品在性能上十分優異,但難以獲得穩定的、能夠足以維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市場份額。
2.船舶工業的研發要有創新性。通過新產品、新技術開辟新的市場,或對原有產品進行技術提升和改造,都是之前未進行的、全新的工作。如果不在研發方向、研發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就很難得到超越之前的成果,不可能完成研發的目的。
3.船舶工業的研發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從進行市場調研到完成所開發技術的應用,這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這就決定了研發工作必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到需要時才開始,那樣時間上來不及,最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流失。
四、中國船舶工業研發戰略的確定
運用知識科技的力量,通過技術研發的方式,解決船舶工業的發展困境,這已是行業的共識。但只有在正確的研發戰略指引下,通過人、財、物的合理組織和利用,才能真正將研發的力量發揮出來,使其承擔起引領行業發展的重任。船舶工業研發戰略的確定,要考慮以下方面:
1.認清現實,準確定位,主動研發。根據研發的目的及達到的效果,可將研發戰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利用研發開辟新的領域和市場;第二層是對現有船型或工藝進行完善和優化;第三層是對別人的新技術進行引進和吸收。這三個層次,也可分別概括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追。前面的層次都比后面的層次,更能開拓市場和提升行業的競爭力。但在研發戰略制定時,不光要看到不同研發戰略層次的高度,更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來考慮和定位。
2.以發展求生存與鞏固。一般來講,行業發展的戰略軌跡應是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再謀求進一步的發展。但船舶工業發展的規律表明,這種亦步亦趨的穩健發展方式不能完全滿足競爭的需要。每次行業中心轉移對市場的蠶食,先進國家的技術優勢,使后起造船國家要想擺脫依賴低人力成本和消耗本國資源的發展方式,就必須開辟出自己的技術優勢,以非常規的發展方式,求得在船舶工業的生存和鞏固自己的現有市場地位。反映在戰略上,就是在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要加大自我科技創新的力度,向行業內的新領域或新技術進軍。
3.集中力量于可能成為行業領先者的領域。船舶工業研發戰略,是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船舶工業利益體現有人、財、物等資源的組織和分配形式的確定。這是研發能否真正取得成果的保證環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能平均使用,否則容易出現各領域都沒有成果的局面。必須著眼于將現有的力量,集中于可能成為行業領先者的細分領域,這也是船舶工業實施研發差異化戰略的基本要求。
結束語
在世界經濟環境和航運業的影響下,船舶工業的接單和發展都遇到了問題,市場需求有了新特點,面對這些困難,各國都在積極制定研發戰略,以求得生存和發展。這就要求船舶工業的研發是面向市場的研發。只有根據船舶工業研發的特點,在認清自身現實、行業發展現實、行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主動應對,才能走出一條真正的技術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 ERC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經濟研究中心.2012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場形勢分析[J].廣東造船,2012,(4):24-26.
[2] 劉思嘉,王虹斌.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造船業競爭力研究[J].中國造船,2010,(6):212-219
[3] 張長濤.低碳船:日本造船業的新殺手锏[N].中國船舶報,2009-10-14(8).
[4] 張長濤.日韓船舶工業新時期發展戰略比較分析[J].船舶工業技術經濟信息,2005,(2):40-46.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