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走出去”戰略給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發展帶來了契機,提供了物質與經濟基礎,越來越多的地質勘查企業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及更多的資源。但是,由于中國國外地質勘查推進時間相對來說較短,經驗不足,造成項目財務管理存在較多的問題。如何面對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國外;地質勘查;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135-02
引言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推進,中國地質勘查單位、礦業公司開始不斷走出國門,國外地質勘查項目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入佳境。據相關數據顯示,至2009年末,中國地質勘查企業通過合資、獨自、合作以及購買股權等多種方式開展地質勘查項目900余例,涉及地域之廣達到70余個國家,金額達到830余億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中色集團、中國鋁業公司以及中冶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成為“走出去”戰略的主力軍,許多民營企業也成為后起之秀。從上述數據與分析可以看出,國外地質勘查項目具有投資高、項目復雜、涉及主體較多等特點,這就給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財務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不僅要求具備通常國內項目財務管理的基礎,還需要結合國際行業法規以及監管要求、項目涉及國家、項目資金鏈條等因素加以調整與完善。
一、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資金管理不完善
國外地質勘查項目所需的資金額度往往很大,項目工程的不可預見以及不可抗力因素也較多,因此其資金管理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資金的履約風險較大。地質勘查項目客觀上受到自然環境的約束,不可抗力的因素較多,成功率也相對較低。因此,許多國外的礦業權人往往更加傾向于與非法人性質的企業合作,并且采用項目部制,大大節約了協議成本,快速進入項目實施階段。但是,由于很多國家并沒有完全開放礦產資源的市場,中國國內勘探單位僅僅憑著一份合作協議開展項目工作,其面臨著非常大的履約風險,給地質勘探企業帶來巨額資金損失。其次,與項目相關的資金融資結構單一。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眾多地質勘查項目中,有64%左右的項目資金是由地質勘查單位自籌的,即通過國家的專項資金來籌集,這種方式的資金融資結構使得地質勘查單位承擔著過重的資金壓力。此外,在資金的管理運作上,境內地勘單位缺乏相應的跨國管理人才,無法保障項目資金的使用效果以及安全運用。
(二)項目預算不能夠滿足項目的發展需求
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耗費的各方面資源較多,因此預算管理對于成本節約以及經濟效益最大化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預算管理是根據《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地質調查部分)》(財建[2007]52 號)來執行的,主要強調“量、價”預算方式,即預算經費主要是按照與項目相關的實施方案所需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量,按照所規定的預算標準得出,比如項目工作中所需的地質測量、鉆探、物探等。在經費的會計核算上則是采用地質勘查項目、工作手段、與工作手段相關的費用三級科目來進行核算,對經費進行詳細的會計記錄。從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預算方式以及會計核算可以看出,中國關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預算僅僅涉及所采用的工作手段的預計經費,并沒有包含會計核算中的一些明細科目。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從綜合預算標準出發來進行項目的預算管理較為便捷與明了,但是對于國外項目施工單位來說,由于項目較為復雜,財務管理人員往往并不清楚關于具體費用的構成,沒有標準可以參照,使得財務管理會出現漏洞,發生專項資金舞弊現象,影響項目的開發。
(三)財務管理缺乏暢通的信息溝通平臺
對于跨國地質勘查項目,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其項目往往涉及的地域較為廣闊,并且常處于非常偏遠的地方,使得其財務管理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溝通。一方面,由于中國地質勘查項目的資金是由國家專門補助的專項資金,有著嚴格的項目批準標準,使得項目資金申請手續較為煩瑣。在重重審批程序以及繁瑣的手續下,加之其財務管理信息溝通不便,往往會出現由工程人員采取個人帶匯方式零散的帶出境外,即資金的審批進度跟不上項目的開展進度,也無法通過恰當的渠道匯往項目施工賬戶。這種狀況將導致會計核算中出現較多的掛賬,并且金額大、時間長。此外,對于通過境外的合作方轉向項目部銀行賬戶同樣需要國外合作方的配合。由于信息溝通受到阻礙,往往會帶來項目資金的對賬工作較為滯后。另一方面,信息溝通不暢導致財務管理各個方面運行不暢。對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來說,其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財務管理中對于資金予以管控的方式主要是按照項目的施工進度進行資金的撥付。這就要求全面掌握項目開展進度、工程完工質量等。但在實務過程中,由于信息的補償,使得財務部門匯總的相關數據只是一些簡單的數據或者一些簡單的百分比與文字描述,使得財務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也需要足夠的信息溝通來確定預算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及時調整。
(四)項目內部控制不健全
國家關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的財務管理方面的指導大多集中于專項資金管理,即《國外勘查項目專項資金財務管理辦法》,對專項資金的具體申請、批準以及后續運用、監督檢查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對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財務管理仍然還涉及很多其他方面,比如預算管理、外匯管理等。針對項目鏈條上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沒有建立起健全的、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忽略內部控制的設置流程,而是將重點放在對項目技術方案、項目專項資金等的管控上。另一方面,內部控制制度并沒有結合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自身的特點予以建立,沒有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建立起更為細致的監控制度,尤其是對會計核算中出現的金額較大的掛賬、費用去向等的監控。
二、加強國外地質勘查項目財務管理建設
(一)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完善
國家應當助推地質勘查企業,擴展融資渠道。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資金主要是由內源融資的方式來形成,這就使得其所承擔的資金風險較高,項目運營阻力較大,也因此中國的地質勘探項目在國際上處于較為劣勢的狀態。國外地質勘查企業往往采用多元的融資渠道來分散資金風險,并且在項目開始實施之前就已開始進行多方面的融資。日本對于跨過地質勘查項目采取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多個海外子公司以及合資企業,擴展融資渠道,比如日本國家油氣金屬公司。實際上中國在擴展融資渠道上存在著較多的優勢,比如人力資源優勢、裝備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等,經過多年的實戰演練,中國的地質勘查隊伍已經逐漸變得強大、完善,不僅擁有精干高效的地質勘察隊伍,而且擁有完備的勘查設備,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加強預算管理完善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對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預算十分重視,會采取一系列的于素昂管理方式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益。中國也應當借鑒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有關國外地質勘查項目預算管理的經驗,構建一套完整的預算管理體系。首先,針對國家規定的相關法規以及預算標準予以細化。結合中國關于項目預算的會計核算方式,建立詳細的預算標準,而不是僅僅對項目層次的經費進行預算,嚴格控制差旅費等具有較高靈活性的費用,建立完善的報銷制度。其次,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化以及合理化。針對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特點,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重點關注設備購置費用、設備維護費用以及相關材料費用。結合編制標準對這些經費開銷留有一定余地,使其具有恰當的靈活性。最后,建立完善的預算執行監督機制。歐美國家有關地質項目的主管部門每個月都會對項目經費的執行情況予以復核和檢查,然后召開資金使用研究會議,對預算經費進行調整。中國相關財務部門也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對預算資金或者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的方式,監督其執行情況,比如有關國際法律法規的要求、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
(三)加強項目信息溝通系統的建設
在加強信息溝通上,要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予以完善。首先,建立中間機構作為服務機構,為國外地質勘查項目提供信息傳遞。要為國外地質勘查項目提供投資環境信息,即其所要投資項目的具體環境,比如項目立項條件、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自然環境、交通運輸、成礦條件與成礦背景、開采難度、合作談判事項等,以決定項目資金的去向。與此同時,要涉及到相關項目指導、財務信息的更新與傳遞等,這就需要服務機構建立具體的職能機構。比如信息部門,即負責信息收集整合,傳遞;技術指導部門,即結合相關經驗以及以往項目案例來分析項目背景,進行投資指導;財務管理咨詢部門,即負責提供經費核算、資金管理、相關績效評價與考核等信息。其次,建立一套靈活運用的計算機網絡系統,達成信息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這需要項目所在國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只有得到當地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才能順利地形成多方信息共享,省時省力。
(四)加強項目內部控制建設
由于國外地質勘查項目工程持續時間較長、工程量大等特點,決定了項目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由于項目較多,并且各有特點,不可能每一個項目都配備一名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這就需要各個項目建立詳細的工作臺賬以及非常細化的支出流水賬,以備資金的監督與復核,做到賬款分離。針對項目工作流程中不同的文書,應當進行嚴格的授權與審批,并進行完整的保存。比如,工程作業指導書、野外工作記錄、程序文件等文書,以達到對外出經費等開支的嚴格審查與控制。尤其要注意對報銷單據的審核與批準,關注外幣折算率的使用,必要時采取定期報告的制度。
結論
國外地質勘查項目的發展對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項目財務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貫徹“走出去”政策,助推中國在國際平臺上的發展,樹立中國地質勘探項目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胡鵬.非洲地質勘查項目風險控制初探[J].四川地質學報,2012,(1).
[2] 韓繼深,范會鳳,韓爽.國外風險勘查專項資金上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2,(5).
[3] 李寧.地質勘查單位涉外項目成本控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9).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