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013年珠海市工業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經濟發展的現狀,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對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分析珠海市裝備制造業各行業的競爭力情況,并提出珠海市發裝備制造業的建議。
關鍵詞:珠海市;裝備制造業;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153-05
裝備制造業又稱裝備工業,主要是指資本品制造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種技術裝備的產業總稱[1]。《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提出要提升以珠海市為核心的珠江口西岸地區發展水平,要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等的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珠海市積極培育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其發展成當地的支柱產業。本文對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競爭力進行探討。
按照廣東省統計局2009年8月《關于布置廣東現代產業體系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機械制造業這七大行業中的重工業。本文裝備制造業數據全部以此為統計口徑。
一、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現狀
近年,珠海市的裝備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在全市工業發展中占重要地位。2013年,全市共有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447家,資產總計1 231億元,從業人員期末年平均人數23.40萬人,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 322.8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4.13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2.4%、29.2%、51.6%、38.2%和25.7%,裝備制造業已經成長為珠海市重要的產業之一。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珠海裝備制造業競爭力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對產業競爭力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是評價指標的選取,這些指標不僅能全面反映其產業競爭力,還需要對其進行量化。本文從產業規模、產業經濟效益及產業發展潛力三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其中,產業規模競爭力選取以下4個指標:企業數X1,工業總產值X2,工業增加值X3,資產總額X4;產業經濟效益競爭力選取以下5個指標:工業增加值率X5,全員勞動生產率X6,經濟外向度X7,銷售收入利潤率X8,總資產增加值率X9;產業發展潛力選取以下3個指標:勞動力成本X10,RD經費投入強度X11,RD人員強度X12。
以上指標,企業單位數、工業總產值、資產總額數據可以直接獲取,其他指標利用公式計算得出,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經濟外向度=出口交貨值/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資產總額;勞動力成本=本年應付工資總額/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RD 經費投入強度= RD 經費總額/主營業務收入;RD 人員強度=RD 人員總數/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二)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珠海市裝備制造業行業競爭力
1.主成分分析方法簡介。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利用降維的思想,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訊息的前提下,將原來復雜、眾多的具有一定相關性的變量重新組合成新的少數幾個互不相關的綜合變量的統計分析方法[2] 。由于指標權重是通過多重線性變換和數據運算獲得的,既避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消除了指標間信息的重疊問題,同時指標的減少也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進行進一步的計算、分析和評價。因此本文采用了這種應用面較廣的多元統計方法。
2.具體操作步驟。
(1)數據收集及整理。根據研究對象采集原始數據,為消除量綱或數量級的不同,進行標準化處理。
Xij=(xij-Xj)/Sj (1)
Xij為標準化后的數據,Xj為第j個指標的平均數,Sj為標準差。
(2)建立樣本相關矩陣。樣本數據標準化后,針對各指標建立系數相關矩陣R=(rij),其中rij= 1/(n-1)ijXkiXkj。
計算R 的特征值λj與特征向量hi。
(3)計算各主成分方差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并選取k個主成分。
方差貢獻率表示主成分的方差在總方差中的比重,累計貢獻率表明前k個主成分提取原有指標的信息量。k個主成分得分計算公式為:
F1=h11X1+h12X2+···+h1pXP (2)
Fk=hk1X1+hk2X2+···+hkpXP,其中Fi為主成分得分。
(4)計算主成分的得分與各樣本綜合得分。
將標準化后的數字分別帶入(2)式,得到主成分得分。最后以各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權重,構造樣本綜合得分模型。
F綜合=w1F1+w2F2+···+wkFk (3)
3.實證分析。根據廣東省目前使用的裝備制造業數據統計口徑,采集原始數據按均值為0,標準差為1進行標準化,以消除無量綱與數量級的不同。
用主成分分析法從12個指標中選取主因子。設定特征值超過1且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80%的變量為主成分,利用軟件計算得到表1。計算結果顯示5個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它們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80%,達到了86.567%。
根據原始變量旋轉后的主成分得分系數矩陣(見下頁表2),可以看出4個主成分各自代表的意義。
第一個主成分上企業單位數、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資產總額的載荷較大,主要反映產業的規模;第二個主成分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人員強度載荷較大,反映了對研發投入的力度;第三個主成分工業增加值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的載荷較大,反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第四個主成分在勞動力成本的載荷較大,反映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第五個主成份在經濟外向度的載荷較大,反映了行業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國際化程度高低。
以5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權數,計算各樣本競爭力綜合得分,構造如下綜合模型:
F綜合=0.3579F1+0.1897F2+0.1872F3+0.1468F4+0.1183F5
經計算,各行業主成分及綜合得分(見P156表3)。
三、珠海市裝備制造業各行業競爭力分析
1.各行業間競爭實力不均衡。從評價結果來看,珠海市的裝備制造業中,電子元件制造(397)、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382)和航空航天器修理(4343)的綜合競爭力最強。它們的行業規模在珠海市裝備制造產業中比重較大: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占整個產業的14.3%,資產總額占10.3%,工業增加值占16.0%,工業總產值占18.6%,在裝備制造產業中是重點行業。其中偉創力珠海工業園、摩天宇、許繼電氣等都是珠海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這三個行業在市場競爭中相比其他行業更具優勢。
而鍋爐及原動設備制造(341)、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356)等23個行業綜合競爭力得分為負,表明這些行業競爭力不高。從這些行業各主成分得分來看,整體規模上較小。其中50%的行業只有不超過10家規模以上企業,鍋爐及原動機制造(341)僅有一家規模以上企業。
2.珠海裝備制造企業對科技研發的重視程度不高。第二主成分代表行業的科技研發能力。除了航空航天器修理(4343)和通用儀器儀表制造(401)得4.32和2.12分外,其余得分均低于2,表示珠海裝備制造業在研發投入方面的整體水平仍顯偏低。而綜合競爭力最強、行業規模最大的電子元件制造(397)和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382)行業的研發得分均不高,表示珠海裝備制造主要產業的研發力量不夠,重視程度也不高。
3.珠海主要的裝備制造業效益相對較好。第三主成分代表行業的效益情況。在5個主成分中,效益主成分中得分超過0的行業有20個行業,均多于其他4個主成分,表示珠海裝備制造業效益相對較好。其中,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336)、采礦、冶金、建筑專用設備制造(351)的得分最高,表示珠海裝備制造企業中這兩個行業的效益最好。
4.珠海裝備制造業的經濟外向度相對較高。第五主成分是外向度主成分,得分為正數的行業個數僅次于效益主成分,說明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的對外進出口程度較高,這與珠海全部工業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情況基本符合,也說明珠海裝備制造業的國外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強。
四、對策建議
1.優先發展珠海市裝備制造業中的重點行業。珠海市裝備制造業要在存量上發揮優勢,突出工作重點,實施“整合集成、重點突破、發展成套、結構升級”的方針,優先發展珠海市裝備制造業中的重點行業,在重點行業著力培育大企業集團,建設產業集群。形成擁有核心技術開發能力、重大裝備成套能力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為珠海市成為工業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2.要對珠海市優勢裝備制造產業的產業鏈進行分析,在盤活存量上下功夫。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存在重規模輕結構、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導致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更是不強。近年,珠海市先后出臺整合園區資源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等相關政策,如《關于整合園區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圍繞如何把符合今后發展思路的園區產業進一步規范整合,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推進珠海工業產業集群發展。但是,究竟哪些是珠海目前在產業鏈上缺失的環節,哪些是關鍵環節但又急需要引進的,哪些配套措施是需要跟上的,等等,這些具體的內容,有必要進行專門的調研與分析,在盤活存量上下功夫,以有意識地引導招商部門進行定點招商引進新項目。同時,要對市內已有的關鍵環節上的中小企業以一定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成長。
3.積極利用珠海市高校資源,產學結合,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并舉,提高裝備制造業產品競爭力。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是擁有裝備制造業核心技術單純地引進而沒有進行消化吸收是不可能擁有競爭力的。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裝備制造業在發展規模、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表現為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缺乏一流企業和世界品牌,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從而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產業空心化現象[3]。因此必須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并自主創新。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研發力量是有一定局限的,中小企業的研發實力更是薄弱,產學研結合則是很好的發展路徑。企業通過與高校合作,可以節省研發成本并有可能獲得最前沿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技術,高校也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獲取發展的資金,從而促進研究項目的進行。珠海市目前擁有廣東第二大大學城,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等8所大學匯聚在珠海大學園區。一些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也已經落戶在這些高校的珠海校區,如“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所有這些都使珠海比省內其他城市擁有更多的進行有產學結合的條件。可以通過為企業與高校搭建平臺,在重點項目上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對相關的科研成果給予政府獎勵。
4.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及航空產業。《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等的發展規劃。這給珠海市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政府的主導下,要抓住機遇,制定相應的優惠鼓勵政策、措施,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航空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企業。
參考文獻:
[1] 吳天寶,劉志迎.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究動態及文獻述評[J].工業技術經濟,2007,(11):26-28.
[2] 章文波,陳紅艷.實用數據統計分析及SPSS1210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 王章豹,吳慶慶.中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之問題透視與路徑選擇[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5):1-8.
[責任編輯 吳 迪]